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从“伤疤”到“绿洲”的生态蝶变
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从“伤疤”到“绿洲”的生态蝶变
在广东省茂名市的西北角,有一片曾经是城市“伤疤”的地方,如今却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生态乐园。这里就是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一个从废弃矿区到绿色绿洲的生态修复典范。
从“伤疤”到“绿洲”的生态蝶变
茂名露天矿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露天矿山。从1962年投产到1993年停产,这里累计开采油页岩1.02亿吨,为缓解国家石油困难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长期的开采活动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坑湖水质酸化,周边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破坏殆尽。
2014年,茂名市启动了露天矿生态修复工程,以“引水、修路、种树、建馆”为总体思路,全面展开矿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具体措施包括:
- 引鉴江水修筑近1亿立方米的大型人工湖
- 环湖及周边道路改造约23公里
- 植树造林约8000亩,种植各类树木40余万株
- 建设大型石油文化博物馆和太阳能发电项目
经过持续的生态修复,露天矿矿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如今的露天矿生态公园,已经成为一个集生态修复、工业遗产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开放式公园。
生态公园的景观特色与功能
露天矿生态公园的核心景观是矿坑湖,现在被命名为“好心湖”。湖面面积达6.8平方公里,最深处约90米,湖水清澈碧绿,周边绿树成荫。湖边建有全长25.22公里的环湖道路,是市民骑行和散步的好去处。
公园内的标志性建筑是位于好心湖北岸的小木屋。这组建筑由茂名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捐建,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年露天矿建设者居住的草棚,融合了德国原生态建筑元素,整体面积达600多平方米,成为公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茂名露天矿博物馆是公园内另一个重要景点。博物馆由露天矿内的两栋旧厂房改建而成,占地面积60亩,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馆内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生产机械、工具和生活用品,以及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全面展示了露天矿的建设历程和茂名石油工业的发展史。
市民的休闲新去处
如今的露天矿生态公园,已经成为茂名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场所。周末和节假日,公园内常常可以看到市民露营、骑行、跑步的身影。湖边的沙滩浴场是孩子们嬉戏的天堂,环湖道路上骑行爱好者的身影络绎不绝。
公园周边的配套设施也日益完善。多家特色餐厅和小吃店为游客提供丰富的餐饮选择,从本地特色的猪杂汤到美味的鸽子粥,应有尽有。晚上,附近的烧烤摊更是人气爆棚,玻璃厂烧烤等知名店铺常常需要提前排队等候。
茂名露天矿生态公园的华丽转身,不仅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更成为了展现茂名城市发展历程和工业遗产的重要窗口。这片曾经的“伤疤”,如今已成为茂名一张亮丽的生态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光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