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科学城崛起:深圳下一个经济引擎?
光明科学城崛起:深圳下一个经济引擎?
12月5日,光明科学城论坛·2024在深圳光明区盛大开幕,以“聚力·联动·扬帆”为主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参与。此次论坛不仅展示了光明科学城的最新建设成果,更彰显了其作为深圳科技创新新高地的重要地位。
定位与规划: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高地
光明科学城是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打造世界级原始创新高地的重任。目前,科学城已布局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包括8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11个科研平台,两所研究型高校以及两所广东省实验室。
在最新规划中,光明科学城将构建“3+3+1”产业集群发展体系,聚焦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机工程两大未来产业,同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服务业。
产业布局: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
在产业布局方面,光明科学城已取得显著成效。以合成生物产业为例,截至2023年底,已孵化集聚92家企业,产业集群估值超过270亿元。在新材料领域,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集群规模突破千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科学城通过构建“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有效缩短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周期。例如,赛桥生物作为光明区首家入驻合成生物产业示范园的企业,成立两年便率先突破进口垄断,成功推出完全国产自主可控的细胞与基因治疗数字化装备,迅速发展成为行业头部企业。
创新生态:打造科研经济新高地
光明科学城致力于构建“科研-转化-产业”全链条创新生态。一方面,通过高水平开放共享合成生物、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三大设施,打造生命科学领域原始创新的核心引擎;另一方面,积极推动“大院大所”赋能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等机构在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科技金融方面,光明科学城建立了完善的基金体系,包括百亿级科学城母基金、75亿元的3只市级产业基金、100亿元科技金融专项以及2亿元种子基金,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政策支持: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为了更好地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光明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例如,与华为云计算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推动打造“AI之城,算力名片”;与中国民航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低空经济加快发展。
此外,光明区还建立了“引导基金+产业基金+科学城母基金+种子基金+市场化基金”的基金体系,覆盖了“0→1→10→100”全过程创新科技产业发展的融合链条。同时,通过设立“光明科学城人才专项资金”,实施“人才无忧”系列行动,为各类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未来展望:引领深圳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2024年光明区将力争实现GDP增长8.5%,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8%。同时,聚焦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打造新兴湖等6个平方公里级新型产业社区,力争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随着更多优质资源的不断汇聚,光明科学城将继续发挥在科技金融领域的引领作用,助力科研经济实现高质量腾飞。可以预见,这座承载着深圳科技创新梦想的科学城,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