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云养经济”骗局:如何保护你的钱包?
揭秘“云养经济”骗局:如何保护你的钱包?
“云养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诈骗手段,近年来呈现出高发态势。不法分子打着“农业+科技”的旗号,将正常的农产品种养、销售包装为投资融资活动,通过互联网进行虚假宣传,承诺高额回报,诱使投资者上当受骗。
“云养经济”诈骗的典型特征
“云养经济”诈骗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以“农业+科技”为噱头,炒作田园生活、有机生态、智慧农业等热点。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养殖、种植的视频图片,虚构或夸大实际生产场景,对外宣称低风险、高收益,但真实经营模式难以支撑其承诺收益。
二是网络属性强,不法分子依托互联网、移动应用程序开展运营,通过网上支付工具收付资金。这种模式使得风险波及范围广、扩散速度快,资金监管和追踪难度大。
三是存在多种违法犯罪风险。不法分子以种养收益分红、农特产品返还等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有的还利诱参与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涉嫌非法集资、传销等多种违法犯罪行为。
典型案例:揭露“云养经济”诈骗套路
以黑龙江大庆市查处的一起“云养殖”案件为例:一位女士在朋友推荐下加入了芝麻牧场项目。该项目以每日分红返点、年终回购等高额回报方式,诱导投资者加入“云养殖”行业。平台将客户分为多个层级,通过拉人返利、快速增长行业职级等方式,吸引群众发展下线,参与网上投资养牛、养羊的项目。最终,该App无法正常使用,资金被冻结,相关企业因涉传被查处。
另一个案例中,一位老人接到电话后加入所谓的“云养殖群”。群里的“老师”要求老人办理借记卡并转一笔启动资金进行投资。幸亏银行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报警,才避免了老人的财产损失。
如何防范“云养经济”诈骗?
面对“云养经济”诈骗的高发态势,需要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强防范。
政府层面:
- 监管机构应督促网络平台经营者对“云养经济”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必要审核,特别是针对高收益回报的信息内容进行重点审核巡查。
- 地方基层监管机构可对“云养殖”“云种植”等活动的线下场所进行摸排抽查,强化协同监管和联合执法力度。
- 持续开展风险提示和防骗宣传,重点针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引导其理性投资。
公众层面:
- 要保持理性,冷静评估“收益”与“投资”是否合乎比例,警惕“不切实际的收益承诺”。
- 在投资前应仔细考察是否存在真实的线下养殖基地,关注机构是否定期披露财务情况。
- 对于要求发展下线、收取入门费的项目要格外警惕,这很可能是传销活动的特征。
合法“云养经济”与诈骗的区别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的“云养经济”都是诈骗。合法的“云养经济”模式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有真实的线下养殖或种植基地,投资者可以实地考察
- 不承诺固定回报,收益与实际经营状况挂钩
- 不要求发展下线,没有传销性质
- 平台运营透明,定期披露财务和经营情况
总之,“云养经济”诈骗利用了人们对新技术、新概念的好奇心和求利心理,通过精心设计的套路进行非法集资活动。公众在面对此类投资项目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高利保本是陷阱”,理性投资,远离非法集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