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防治新政策出炉!
慢性肾脏病防治新政策出炉!
近日,我国发布了最新的慢性肾脏病(CKD)防治政策,旨在通过早期诊断和预防措施来降低患病率。根据最新研究数据,CKD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之一,尤其在我国农村地区,患病率较高且知晓率低。新政策将重点放在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管理上,以减少疾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此举不仅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还能提高整体社会的健康水平。专家建议,应加强公众对CKD的认知,推动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
形势严峻:中国CKD患病率持续攀升
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数据显示,中国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数量已高达1.51亿,占总人口的10.6%,这一数字远超全球平均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过去30年间,我国CKD的粗患病率平均每年上升1.6%,粗死亡率平均每年上升1.8%。预计到2040年,CKD将从目前的全球第八大死亡原因上升至第五位,成为影响人类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出台:多措并举构建防控体系
面对日益严峻的CKD防控形势,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8年,江苏省政府印发《江苏省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明确将肾脏疾病纳入规划范畴。同年,江苏省卫健委将慢性肾脏病纳入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内容,初步掌握了全省居民CKD患病情况,为后续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创新举措:江苏省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省在CKD防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的经验:
加强致病因素早期发现和规范管理:江苏省着力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规范管理,全面实施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同时,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联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设了约300个基层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和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筛查工作站。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自2017年起,江苏省启动基层特色科室孵化中心建设,现已累计挂牌确认41个省级基层特色科室孵化中心,涵盖30个常见病专业领域。2024年,江苏省将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建设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将慢性肾脏病高危人群和患者纳入筛防对象。
保障慢性肾脏病患者基本医疗需求:江苏省医保部门通过统一执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建立完善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等政策,保障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目前,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非透析治疗等均已纳入门诊特殊病种保障范围,医保基金支付待遇不低于住院标准。
分级诊疗:国家层面的制度创新
为推进CKD分级诊疗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县域慢性肾脏病等慢性疾病分级诊疗技术方案。该方案强调:
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分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CKD的初步筛查和诊断,二级及以上医院负责疑难重症的诊治和双向转诊。
建立双向转诊机制:推动医联体/医共体牵头单位在专家号源、住院床位和预约检查等方面预留充足资源优先保障基层上转患者的需要。
加强基层能力建设:通过培训和指导,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肾脏病防治方面的能力。
未来展望:多方联动共筑健康防线
新政策的出台为我国CKD防治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模式,构建起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慢性肾脏病防治体系。同时,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CKD知晓率和防控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暴露,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的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