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电视落幕:VIERA的辉煌与终结
松下电视落幕:VIERA的辉煌与终结
松下电视业务即将成为历史。2025年2月4日,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召开经营改革说明会,暗示可能出售或退出电视业务。这个消息让不少消费者感到震惊,毕竟作为曾经的电视行业霸主,松下电视曾是许多家庭的首选品牌。
从CRT到等离子:松下电视的辉煌岁月
松下电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当时松下(National)推出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正式进军电视市场。在CRT电视时代,松下凭借优秀的画质和时尚的设计,成为日本乃至全球市场的领军品牌。
进入2000年代,松下在等离子电视领域确立了主导地位。2009年,松下斥资6000亿日元收购日立和先锋的等离子电视业务,其中先锋的Kuro技术被应用在新款电视中,该技术被业界公认为等离子电视最强的显示技术。得益于Kuro技术,松下的Viera系列等离子电视至今仍是电视发烧友的最爱。
技术路线之争:从巅峰到低谷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前后。那时候,电视显示技术分为两个阵营,一是以松下为主导的等离子电视,而索尼、三星等则是站在了液晶电视阵营。虽然等离子电视拥有更高的对比度、更鲜艳的色彩和更高的响应速度,但液晶电视价格便宜、功耗更低、制造成本低。
随着LED背光、节能技术的发展,液晶电视迅速在市场上占据优势。2013年,松下被迫宣布退出等离子业务,转向液晶电视市场。但此时的市场早已没有松下的位置,索尼、三星在全球高端市场占据上风,海信、TCL等中国品牌也凭借自研技术和性价比优势开始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
市场份额持续下滑
数据显示,松下电视的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24年,松下电视全球出货量仅有202万台,占据全球市场的1%。在日本本土市场,松下的份额也从2018年的16.8%下降到2024年的8.8%,排名跌至第六位。
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在日本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到2024年增长了约20个百分点,并在2024年首次超过50%。其中,中国海信集团以41.1%的市场份额超越松下和索尼,成为日本市场的新霸主。
未来转型之路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形势,松下控股总裁Kusumi Yuki表示:“我们目前面临的困境已经非常明显,电视机事业不再赚钱,我们必须做出改变。如果有必要,我们准备出售它,但我们还没有决定计划。”
松下集团已将电视业务标记为“问题业务”,并正在考虑所有可能性,包括出售或缩减相关业务。作为整体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松下将拆分家电业务,成立三家独立公司,分别专注于智能家电、新风空调及食品流通、电气工程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松下并未放弃中国市场。相反,该公司计划将过去在日本进行的面向海外的量产技术开发转移到中国,以实现“中国速度”和“中国成本”的全球化推广。未来,松下将重点发展解决方案领域,以及元器件和智能生活领域,致力于为资源与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社会和生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结语
松下电视业务的兴衰史,折射出整个电视行业的变迁。从CRT到等离子,再到液晶和OLED,技术革新始终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松下的案例也警示着所有企业:在快速迭代的科技行业,唯有持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