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猪村到旅游胜地:浙江凤桥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从养猪村到旅游胜地:浙江凤桥镇的乡村振兴之路
清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联丰村的“村口咖啡”开门迎客,村民三两围坐聊天。另一侧的大草坪上,一场乡村音乐会正在进行,吸引了不少来自上海、杭州的游客。谁能想到,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养猪村呢?
从养猪大村到美丽乡村
凤桥镇的蝶变始于2003年浙江省启动的“千万工程”。这项旨在改善农村环境、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彻底改变了凤桥镇的命运。
“那时村里90%以上农户从事生猪养殖,遍地都是污泥浊水。”凤桥镇副镇长、联丰村党委书记李正峰回忆道。环境整治成为当务之急,三年时间,联丰村拆掉20万平方米猪舍,整治24公里河道,彻底消灭“脏乱差”源头。
环境整治只是第一步,如何让村民增收才是关键。凤桥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稻米、水蜜桃、葡萄、生姜、蜗牛等五大特色产业,打造了年产值超十亿元的“土特产”全产业链。同时,还积极发展乡村旅游,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特色产业引领乡村振兴
在凤桥镇,水蜜桃不仅是农产品,更是一张闪亮的名片。凤桥水蜜桃以其口感好、品相好、糖度高而闻名长三角。然而,几年前,这个产业也曾面临销售渠道狭窄、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浙江省人大代表、凤桥桃花源农场场长陈慧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9年,她抓住直播带货的风口,把手机变成“新农具”,将凤桥水蜜桃通过互联网卖到全国各地。如今,凤桥水蜜桃实现了从“论斤卖、卖不掉”到“论个卖、全抢光”的转变。
除了水蜜桃,葡萄、猕猴桃、火龙果等特色水果也相继成为凤桥镇的“金招牌”。在永红村的共富农场,游客们可以体验四季采摘的乐趣,春天采草莓,夏天摘葡萄,秋天摘猕猴桃,冬天还能在温室里采摘新鲜草莓。
乡村旅游激活乡村经济
环境美了,产业兴了,如何让游客留下来,成为凤桥镇的新课题。为此,凤桥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了多个特色景点。
在联丰村,艺术空间定期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从传统非遗文化到现代艺术创作,应有尽有。村里的“村口咖啡”更是文艺青年的最爱,坐在草地上,喝一杯咖啡,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距离凤桥镇不远的梅花洲景区,是游玩的必打卡点。这里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文化体验。游客可以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感受江南水乡的魅力,还可以参观各种文化展览,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改革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村民受益。在凤桥镇,许多村民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实现了增收。据统计,2022年,凤桥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现在村里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日子越过越红火。”一位在共富农场工作的村民笑着说。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凤桥镇还创新开展了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工作。通过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成功经验引领乡村振兴
凤桥镇的实践证明,乡村振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久久为功的持续努力。其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环境整治与产业发展并重。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二是注重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通过培训和选拔,提升农民素质,激发内生动力。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如通过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四是注重文化传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让乡村更有魅力。
凤桥镇的乡村振兴之路,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这个曾经的养猪大村,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旅游胜地。它告诉我们,只要坚持科学规划、久久为功,乡村振兴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