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中医教你如何暖身又暖心
冬季养生:中医教你如何暖身又暖心
随着冬天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中医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暖和养肾。根据中医理论,冬季是阴气最盛的季节,此时应注重补肾壮阳,以增强体质抵御寒冷。在饮食上,建议多吃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起居方面,则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身体健康。你有哪些冬季养生的小妙招呢?快来分享吧!
冬季养生的重要性
冬季是阳气闭藏的季节,需要注重调养以维持身体健康。《黄帝内经》中提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冬季如何养生。其意思是说,冬天最寒冷的三个月,乃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水面结冰,大地冻裂,所以人不可扰动阳气,应当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到阳光出现再起床;要让情志如同军队埋伏、鱼鸟深藏、人有隐私、心有所获一般;还要远离严寒之地,靠近温暖之所,切不可让皮肤开启出汗而使阳气大量丧失。这便是顺应冬气、养护人体闭藏机能的法则。
具体养生方法
饮食调养:多吃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注意少咸多苦。冬季与五脏中的肾相对应。因此,应以肾为先,滋阴潜阳。应摄入具有温补益肾作用的食物,如羊肉、核桃、板栗、桂圆、黑米、枸杞、鲈鱼、黑豆、秋葵、黑木耳等;
起居调养: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注意保暖。在起居上要早睡晚起,最好要等到太阳出来时再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要尽量注意保暖,躲避寒冷,以保养好人体的阳气。在一年四季当中,冬季就相当于一天的夜晚,应该多一些休息。
运动调养:选择适度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避免大汗淋漓。运动可选择太极拳、瑜伽、散步、慢跑等等,但运动时要注意保暖,注意空气质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与运动强度,及时补充水分和能量。
精神调养: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冬季万物凋零,容易让人产生消极、抑郁的情绪。冬季情志应当“以藏为主”,不宜大喜大怒。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
实用小妙招
每天用温热水洗脚并按摩穴位:坚持天天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
室内温度保持在18-24°C,湿度50%-60%:有助于提高舒适度与健康;
不同体质的人选择适合的进补食物:寒性体质的人多手足不温、面色黄白、喜热食,可适当食用姜、葱、橘子、鸡肉、牛肉、羊肉、酒等。热性体质的人多手足温暖、面色红赤、喜冷食、尿黄等,可适当食用白菜、西瓜、梨百合、葡萄、萝卜、鸭肉、猪肉、甲鱼等。
不同人群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青年人:年轻人因为身体素质好,对天气的适应能力较强,体力恢复较快,所以秋冬季的运动时间可以安排在早晨和下午。中年人:中年人因为适应能力较差,可将运动时间安排在工作后,如晚上18:00~20:00。这段时间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锻炼效果事半功倍。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已明显下降,运动锻炼的时间需安排在14:00~19:00。尽量在温度相对较高高、有阳光的时间段内运动,这样更容易舒展身体,减少身体损伤。
融入中医养生的方法并进行日常实践,能够帮助我们逐步体会到身心的舒适与健康。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将为您和家人营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