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古人的计时习惯:晨钟暮鼓与三更半夜的由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古人的计时习惯:晨钟暮鼓与三更半夜的由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shiwenzhai.com/wenshi/138275.html

古人将深夜分为“三更”和“半夜”,这种计时方式源于古代独特的计时习惯。白天被称为“钟”,夜晚则被称为“更”或“鼓”,这种称呼可以从现存的钟楼鼓楼上得到印证。

在古代,城镇都会设置钟楼和鼓楼,早晨敲钟报时,因此白天的时间都以“点钟”来称呼。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正如诗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所描述的那样。夜晚巡夜人员会通过打击梆子或击鼓的方式来报时,因此夜晚的时间被称为“更”或“鼓”。我们常说的“晨钟暮鼓”就源于此。

《红楼梦》中对元宵节的描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三更时,贾母听罢女先生的《凤求鸾》;四更时,凤姐儿的笑话也讲完了,元宵节终于‘聋子放炮仗——散了’。”这里“更”和“鼓”的使用非常典型。

古人的一更相当于现在的19点到21点;二更是21点到23点;三更是23点到凌晨1点;四更是1点到3点;五更是3点到5点。三更为子时,正是半夜时分,也是夜间最为寒冷的时候,所以贾母这时说“怪道寒浸浸的起来”。贾府的元宵节闹到“四更”,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凌晨三点左右,可见贾府的元宵节是非常热闹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