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条优化措施下的防疫新变化:科学精准防控的实践
二十条优化措施下的防疫新变化:科学精准防控的实践
2022年11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二十条优化措施。这些措施是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根据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经验和相关评估数据做出的科学调整。
优化措施的核心内容
二十条优化措施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风险人员管控: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措施由“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同时,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及时准确判定密切接触者。
风险区域划定: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范围和人员。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入境人员管控: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对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核酸检测优化:强调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严格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核酸检测,不得扩大核酸检测范围。纠正“一天两检”“一天三检”等不科学做法。
重点场所防控:优化重点场所的防控措施,避免“一封了之”,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
科学依据与防控效果
这些优化措施的出台,是基于对新冠病毒特点的新认识。当前的临床实践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致病力减弱。但同时,病毒传播更隐匿、潜伏期缩短,导致传播力增强。
二十条优化措施实施后,各地积极响应并落实。以广东为例,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出台《广东省内海关支持广东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促进外贸质升量稳二十条措施》,聚焦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等方面,打出稳外贸促便利“组合拳”。
科学精准防控
二十条优化措施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而是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在实施过程中,各地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加强风险人员和风险区域管控,强化疫情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置异常情况,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
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针对公众关心的核酸检测问题,二十条优化措施明确要求制定规范核酸检测的具体实施办法,重申和细化有关要求,纠正不科学的检测做法。
在用药方面,专家建议家庭备药要根据实际需求,除了抗病毒药物、感冒药物,还要留足慢性病用药,但“囤药”不可取。
在跨省旅游方面,跨省旅游经营活动不再与风险区实施联动管理,跨省游客需凭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乘坐跨省交通工具,并对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
结语
二十条优化措施的出台,体现了我国疫情防控政策的科学性和灵活性。这些措施既适应了病毒变异的新特点,又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为最终战胜疫情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