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斯坦福教授推荐:从心理学角度破解拖延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斯坦福教授推荐:从心理学角度破解拖延症

引用
澎湃
7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28290
2.
https://m.sohu.com/a/798853656_121718466/?pvid=000115_3w_a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1013500314996021
4.
https://www.womenshealthmag.com/tw/mental/relationship/g62549450/justtryit/
5.
https://mubu.com/doc/explore/34289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28/10/79121996_1145478220.shtml
7.
https://m.toutiao.com/i6869266964984889863/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拖延症已成为许多人面临的困扰,尤其是在学生群体中更为普遍。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帮助我们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并克服这一难题。

01

成长型思维:破解拖延症的关键

在《终身成长》一书中,Carol Dweck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这一重要概念。她指出,人们能否取得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天赋,而是取决于他们追求成功的思维模式。Dweck将人们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 固定型思维:认为能力是固定的,遇到困难时容易放弃,害怕失败,从而产生拖延行为。
  • 成长型思维:相信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升,将挑战视为成长的机会,更容易克服拖延。

Dweck的研究表明,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克服拖延症的关键。当我们将注意力从“我是否足够好”转变为“我如何才能变得更好”时,拖延的冲动就会减弱。

02

拖延症的心理学解读

拖延症并非简单的懒惰或时间管理问题,而是一种情绪调节问题。卡尔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蒂姆·皮切尔(Tim Pychyl)指出,拖延源于对任务的负面情绪,如压力、烦躁和焦虑。人们往往通过拖延来暂时逃避这些情绪,但这种逃避只会带来更多的压力和焦虑。

研究表明,拖延行为背后有三种主要的情绪动力通路:

  1. 享乐型:难以抵抗诱惑,倾向于即时满足。
  2. 斗争型:通过拖延与权威对抗,表现出叛逆心理。
  3. 摆烂型:因缺乏自信而选择放弃,以拖延作为自我保护机制。
03

克服拖延症的实用策略

  1. 调整心态
  • 培养成长型思维:将注意力集中在过程而非结果上,将失败视为学习的机会。
  • 自我接纳与激励:避免自责,专注于当下和未来。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完成这项任务会让我更接近目标”。
  1. 优化学习环境
  • 创造专注空间:选择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
  • 合理安排时间:使用日程表规划每日任务,设定明确的时间节点。尝试番茄工作法(25分钟集中学习+5分钟休息)提高效率。
  1. 培养良好习惯
  • 制定计划:每天列出待办事项清单,并按优先级排序。设定短期和长期目标,每达成一个就给予奖励。
  • 高效执行:先完成难度较高的任务,避免多任务同时进行,专注一项直到完成。
  • 反思改进:定期回顾学习计划的效果,及时调整策略。记录错题和易忘知识点,定期复习巩固。
04

案例分析:从名校学生的困境看拖延症

一位浙大学生曾分享了他的经历:“我在努力压榨身体的一点一滴,每当我多吃一口饭,我就会有很深的罪恶感。我总觉得我没有尽力,就像当年高考,我在努力压榨每一道题、每一分,如果某道题目丢分了,我就会觉得我没能尽力。”

这个案例揭示了完美主义倾向与拖延症之间的关系。过度追求完美会导致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阻碍了行动力。正如Dweck所强调的,我们需要从固定型思维转向成长型思维,接受不完美,将注意力集中在持续进步上。

拖延症是一个复杂但可解决的问题。通过调整心态、优化环境和培养习惯,我们可以逐步克服这一困扰。关键是要认识到,拖延源于情绪调节而非时间管理,通过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挑战,避免因为害怕失败或对成功的恐惧而陷入拖延的恶性循环。记住,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只要我们愿意迈出第一步,就能逐渐摆脱拖延的困扰,走向更高效、更自信的自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