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建议:如何科学饮水?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建议:如何科学饮水?
世界卫生组织(WHO)最新发布的《饮用水质量指南》指出,科学合理的饮水习惯对维护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根据《中国公众健康饮水蓝皮书》数据,我国仅有6.7%的成人每天喝水量完全达到推荐量,约25%的成人饮水量能接近推荐量,而近7成被调查对象的饮水量都不达标。大学生群体的喝水量也堪忧,2021年一项调查发现,武汉大学生中有约80%的人每天喝水量低于1.5升。
科学饮水的标准是什么?
世卫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饮水量应为1500-1700毫升,其中男性每天推荐喝水1700毫升,女性每天推荐喝水1500毫升。儿童青少年由于生长发育需要,饮水需求更高,6岁儿童每天至少饮水800ml,7-10岁儿童每天至少饮水1000ml,11-13岁男童每天至少饮水1300ml,女童每天至少饮水1100ml,14~17岁男童每天至少饮水1400ml、女童1200ml。
除了饮水量,饮水方式同样重要。专家建议采用“主动、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次饮用约100-200ml,间隔1-2小时。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因为感到口渴时,人体缺水程度已经在1%~2%了。同时,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如何选择合适的饮用水?
世卫组织强调,饮用水中的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陆军军医大学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教授舒为群指出,全球超过12亿人存在“隐性饥饿”问题,即使吃饱了,也可能因为食物中矿物质摄入不足而影响健康。水中的矿物质生物利用率高、组成天然,是一种稳定友好的补充方式。
在选择饮用水时,应优先考虑富含天然矿物离子且钙镁比例合适的水,钙镁浓度比在2.5:1时为最佳。同时,要注意饮用水的安全性,确保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要求。
科学饮水的注意事项
饮水温度:建议控制在25-30℃,避免过烫或过冷。
饮品选择:推荐日常饮用白开水,避免长期饮用纯净水,因为纯净水在“纯净化”过程中会去除水中所有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如果觉得白开水单调,可以加入柠檬片、薄荷等食材增加口感,但要远离含糖饮料。
特殊时段:进餐前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影响食物消化吸收。晚上睡觉前也尽量少饮水,以防影响睡眠质量。
饮水误区:不要迷信“碱性水能调节身体酸碱度”等说法,人体有自身的酸碱平衡调节系统,不需要通过饮水来调节。
科学饮水的健康益处
多喝水能带来诸多健康益处:
- 预防肥胖:餐前适量喝水能提高饱腹感,帮助控制体重。
- 预防痛风:多喝水能降低血液内尿酸浓度,促进尿酸排出。
- 预防心血管疾病:睡前适量喝水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充足的水分有助于控制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
- 提高免疫力:多喝水能帮助排出病菌和毒素,确保新陈代谢正常进行。
- 改善情绪:研究发现,缺水可能会影响注意力,让人感到疲劳,而充足的水分能改善情绪和认知能力。
如何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 设定提醒:利用手机定时提醒自己按时喝水。
- 随身携带水杯:方便随时补充水分。
- 制定目标并记录:每天设定饮水量,并逐步达成目标。
- 饭前一小时喝水:既能控制食欲,又能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 使饮水变得有趣:可以通过探索无糖花果茶、自制无糖水果冰饮等方式增加饮水乐趣。
科学饮水不是一件难事,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按照世卫组织的建议,调整自己的饮水习惯,为健康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