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火灾,公安消防如何快速响应?
高层建筑火灾,公安消防如何快速响应?
2025年2月4日晚,河北石家庄桥西区一小区发生惊心动魄的一幕:一栋高层住宅楼从底层到顶层迅速被火海吞噬,整个过程仅用了短短30秒。接到报警后,当地消防救援力量立即赶赴现场,经过紧张扑救,于22时50分将明火扑灭,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起火灾再次敲响了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警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但其消防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据统计,2024年全国共发生高层建筑火灾3.6万起,造成203人死亡,高层建筑火灾起数虽然只占总数的5.4%,但亡人数却占总数的15%以上。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公安消防部门如何快速响应、科学处置,成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快速响应:多部门联动的应急机制
高层建筑火灾具有火势蔓延快、人员疏散难等特点,因此,快速响应是救援成功的关键。公安消防部门建立了完善的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接到报警后能够迅速行动。
接警调度:消防指挥中心接到报警后,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根据火灾现场情况调派就近消防站的救援力量。同时,还会通知公安、医疗、供水、供电等部门协同作战。
现场指挥:首批救援力量到达现场后,会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部,由指挥员统一指挥。指挥部会根据火情侦察结果,制定灭火救援方案,合理分配救援力量。
力量部署:消防部门会根据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部署灭火、救人、供水等战斗小组。同时,还会调派举高消防车、云梯车等特种车辆到场支援。
科学扑救:针对高层建筑的特殊战术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是世界性难题,消防部门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
内外结合:消防员会利用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如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进行内攻灭火。同时,外部举高消防车也会从不同角度对火势进行压制。
无人机灭火:针对高层建筑外保温层火灾,消防部门会使用无人机进行高空灭火。例如,在河南省消防救援总队的一次演练中,猎鹰无人机成功扑救了高层建筑外保温层大火。
人员疏散:消防员会利用防烟楼梯间、避难层等设施,组织被困人员有序疏散。同时,还会使用救生气垫、缓降器等装备,帮助被困人员安全逃生。
典型案例:实战中的应急响应
2024年2月23日,江苏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造成15人死亡、44人在院治疗。此次火灾事故由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停放电动自行车处起火引起。
在这起火灾中,消防部门迅速调派多个消防站的救援力量到场处置。但由于火势蔓延迅速,加上建筑内部结构复杂,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这起事故暴露出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诸多难点:
- 扑救高度受限:消防车受登高面、作业面、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真正有效救援高度只有50多米。
- 业态复杂:高层建筑内各类场所多,消防责任不清,容易贻误报警救援的最佳时机。
- 烟气蔓延快:高层建筑火灾荷载大,各类管道竖井多,烟气蔓延速度极快,往往3分钟左右就能充满整个空间。
- 人员疏散难:高层建筑层数多、人员多,垂直距离长,人员疏散耗时长、难度大。
防患未然: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建议
高层建筑火灾的防范和应对,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消防安全建议:
定期演练:高层建筑的管理单位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根据相关规定,高层民用建筑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要素综合演练,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高层公共建筑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全要素综合演练。
维护设施:确保建筑内部的消防设施完好有效,如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等。
畅通通道: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设置障碍物。
安全用电:规范电气线路敷设,避免私拉乱接,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状况。
宣传教育:加强对高层建筑使用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普及火灾预防和逃生自救知识。
高层建筑火灾的应急响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公安消防部门的科学指挥和专业处置,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各方携手,才能筑起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的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