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Nature热议:多基因编辑会引发新优生学争议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Nature热议:多基因编辑会引发新优生学争议吗?

引用
11
来源
1.
https://www.packgene.cn/blogs/24015/
2.
https://www.itri.org.tw/ListStyle.aspx?DisplayStyle=18_content&SiteID=1&MmmID=1036452026061075714&MGID=1255231075316122614
3.
https://innovativegenomics.org/zh-CN/%E6%B8%85%E8%84%86%E7%99%BE%E7%A7%91/Crispr-%E4%BC%A6%E7%90%86/
4.
https://www.bioon.com/geneediting
5.
https://china.sunybiotech.com/news-show-161.html
6.
https://m.ebiotrade.com/Newsf/2024-6/20240610185244581.htm
7.
https://news.bioon.com/tags/%E5%A4%9A%E5%9F%BA%E5%9B%A0
8.
https://news.bioon.com/tags/CRISPR%E5%9F%BA%E5%9B%A0%E7%BC%96%E8%BE%91%E7%96%97%E6%B3%95/3.html
9.
https://www.editverse.com/zh-CN/%E5%9F%BA%E5%9B%A0%E7%BC%96%E8%BE%91%E4%BC%A6%E7%90%86-crispr/
10.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40606-3840038
11.
https://www.emergenresearch.com/cn/blog/top-10-companies-in-genome-editing-market-in-2024

基因编辑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为人类健康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伦理争议。最近,《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可遗传多基因编辑(HPE)潜力的研究,再次将这一技术推到了风口浪尖。这项研究不仅展示了基因编辑在预防疾病方面的巨大潜力,也引发了对新优生学争议的担忧。

01

技术突破:从单基因到多基因编辑

自2012年CRISPR基因编辑技术问世以来,这项被誉为“基因魔剪”的技术就以其精准、高效的特点,迅速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明星工具。2023年,CRISPR技术迎来了十大重要进展,包括:

  • 通过碱基编辑治疗心脏病: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Eric Olson团队使用基于CRISPR-Cas9的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在小鼠模型上成功阻止了心脏损伤。
  • 开发首个口服CRISPR药物:丹麦科技大学和SNIPR Biome公司研究人员开发出能够选择性清除大肠杆菌的CRISPR药物,目前已进入1期临床试验。
  • AI辅助开发新型碱基编辑工具: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运用AI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碱基编辑系统。
  • 在真核生物中发现CRISPR样系统:张锋团队发现了首个可编程的RNA引导DNA核酸酶Fanzor,为基因编辑提供了新的工具选择。

这些突破不仅展示了CRISPR技术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巨大潜力,也为多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25年1月,《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来自澳大利亚科研团队的论文,研究者基于一些比较理想的假设计算了可遗传的多基因编辑(HPE)可能实现的效果。研究显示,通过同时编辑多个基因,可以显著降低心脏病、阿尔茨海默病等复杂疾病的发病风险。

02

科学争议: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然而,这项研究也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争议。有专家指出,研究中的计算模型基于过于理想化的假设,忽略了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性。例如,研究假设基因编辑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所有编辑都能完美实现预期效果,且编辑后的基因不会与其他基因产生不良相互作用。这些假设在现实应用中很难完全满足。

此外,多基因编辑的实施难度远高于单基因编辑。许多复杂疾病涉及数十甚至数百个基因,要同时精准编辑这些基因,需要克服巨大的技术挑战。例如,如何确保编辑的精确性,避免脱靶效应;如何实现高效的基因递送,确保所有目标细胞都能被编辑;如何评估长期安全性,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等。

03

伦理困境:优生学争议与社会公平

除了技术挑战,多基因编辑还引发了深刻的伦理争议。最核心的问题是,这项技术可能被用于“设计婴儿”,从而引发新的优生学争议。优生学历史上曾被用于支持种族歧视和强制绝育等不人道政策,因此,任何可能导向优生学的技术都必须谨慎对待。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社会公平性。基因编辑技术的高昂成本可能使其成为富人的专属福利,加剧社会不平等。例如,目前一些基于CRISPR的基因疗法,每位患者的费用高达2万美元,且通常不被公共卫生机构和私人保险覆盖。这种情况下,最富有的人将优先获得治疗机会,而低收入群体则可能被排除在外。

此外,基因编辑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也令人担忧。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消除某些疾病,可能会降低人类基因的多样性,削弱我们应对未来环境变化或新疾病的能力。而且,一旦经过编辑的基因被传递给后代,就很难逆转,这可能对人类进化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

04

未来展望:在科技与伦理之间寻找平衡

面对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在科技进步与伦理考量之间寻找平衡点,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首先,需要建立严格的监管框架,确保基因编辑技术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发展。这包括制定明确的伦理准则,规范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立独立的伦理审查机制,对相关研究进行严格审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全球性的监管标准。

其次,应加强公众参与和讨论,让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基因编辑技术的决策过程中。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性,也有助于增进公众对这项技术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需要加大对基因编辑技术的基础研究投入,解决技术瓶颈,降低应用成本。只有当技术更加成熟、安全,且成本可控时,才能真正实现其在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潜力,同时避免被少数人垄断。

基因编辑技术无疑将为人类健康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但如何确保这项技术造福全人类,而不是成为新的社会分化工具,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正如一位科学家所说:“我们虽然对100年后的世界充满期待,但想到人类历史尽是不知节制又缺乏智慧的例子,我的热情就消退了。”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伦理边界的敬畏,确保技术发展始终服务于人类的共同福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