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基因编辑技术:科学突破与伦理困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基因编辑技术:科学突破与伦理困境

引用
中国科技网
10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7/e421f9f163ee4a4eb9ada0a704be1f0e.shtml
2.
https://www.packgene.cn/blogs/24015/
3.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7283
4.
https://innovativegenomics.org/zh-CN/%E6%96%B0%E9%97%BB/%E5%86%9C%E4%B8%9A%E7%9B%91%E7%AE%A1%E8%83%BD%E5%8A%9B%E5%BB%BA%E8%AE%BE/
5.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34804
6.
https://innovativegenomics.org/zh-CN/%E6%B8%85%E8%84%86%E7%99%BE%E7%A7%91/Crispr-%E4%BC%A6%E7%90%86/
7.
https://www.imagingcoe.org/tw/column/730/gene-editing-ethics-discussion
8.
https://smctw.tw/17569/
9.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71695e7a02c5037ed3a7fec8000117fd
10.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29212

基因编辑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系统的出现,被誉为21世纪生命科学领域最具革命性的突破之一。自2012年首次被提出以来,这项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并在医学、农业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伦理争议和社会问题也随之浮现,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讨论。

01

技术突破与临床应用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不断取得重要突破,为疾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2023年1月,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Eric Olson团队在《Science》期刊发表研究,通过基于CRISPR-Cas9的腺嘌呤碱基编辑器(ABE),成功在小鼠模型上治疗心脏病。这一发现为开发适用于广泛心脏病患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可能。

在传染病治疗领域,2023年5月,丹麦科技大学和SNIPR Biome公司的研究人员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发表论文,开发了第一种基于CRISPR-Cas的口服药物,用于选择性靶向和清除大肠杆菌,而不影响其他肠道微生物群。目前,该药物已进入1期临床试验阶段,旨在减少和预防血液类癌症患者因肠道大肠杆菌易位导致的致命感染。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则在AI技术的辅助下,开发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碱基编辑工具。这些工具在动植物细胞中表现出优异的编辑效率,为医学和农业应用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02

伦理争议与社会担忧

然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引发了深刻的伦理争议。2015年,哈佛大学教授乔治•丘奇在实验室尝试使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人类卵细胞中的BRCA1基因,以预防乳腺癌和卵巢癌。这一举动立即引发了科学界对基因编辑安全性和伦理风险的担忧,多家权威期刊发文呼吁暂停相关研究。

同年,中国中山大学黄军就实验室在受精后的人类胚胎中进行基因编辑的实验进一步加剧了争议。尽管实验使用的胚胎存在缺陷,无法发育成熟,但这一研究仍引发了对“设计婴儿”和人类基因改造的广泛担忧。

伦理争议的核心在于,基因编辑技术可能带来的长期影响尚不明晰。一方面,技术的不成熟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基因突变和健康风险;另一方面,基因编辑可能引发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只有少数人能够负担得起这种昂贵的治疗手段。此外,对人类基因的随意修改还可能触及人类本质的定义,引发对“什么是人”的深层次思考。

03

国际监管与政策应对

面对基因编辑技术带来的挑战,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监管措施。2024年3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IGI)主办了基因组编辑农业国际监管能力建设研讨会,来自20个国家的监管机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研讨会重点讨论了基因组编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监管挑战,旨在为各国提供技术支持和经验分享。

在医疗领域,美国FDA于近期批准了首款基于CRISPR的基因编辑疗法上市,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这一决定标志着基因编辑技术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同时也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8000个实验室在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涉及细菌、作物和灵长类动物等多个领域,至少十项临床试验正在推进中。

04

未来展望与建议

基因编辑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将取决于科技进步与伦理考量之间的平衡。一方面,技术的持续进步将为遗传疾病和癌症治疗带来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如何确保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将是科学家、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建立全球性的监管框架是确保基因编辑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这需要在尊重各国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的伦理准则和技术标准。同时,加强公众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科学认知,提高技术的透明度,也是推动其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基因编辑技术无疑将为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其发展必须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负责任的伦理框架之上。只有这样,这项革命性技术才能真正造福全人类,而不是成为新的社会分裂源。正如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David Liu所说:“我们有责任确保这些强大的工具被用于改善人类健康,同时避免潜在的滥用。”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讨论不应被视为对科学进步的阻碍,而是确保技术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持续的对话和合作,我们有望在科技进步与伦理道德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健康、公平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