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多县昂赛乡:雪豹保护的创新实践
杂多县昂赛乡:雪豹保护的创新实践
在青藏高原腹地,澜沧江源头的杂多县昂赛乡,被誉为“雪豹之乡”的这片土地,正上演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故事。近年来,在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推动下,昂赛乡积极探索雪豹保护新模式,不仅有效保护了这一濒危物种,更为当地牧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牧民+”模式:从猎人到守护者
“我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能靠保护雪豹赚钱。”45岁的土登是昂赛乡的一名普通牧民,如今他有了一个新身份——自然体验向导。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特许经营项目,土登带领游客深入峡谷,观察野生动物,传播生态保护理念。
在昂赛乡,像土登这样的牧民还有很多。他们曾经是猎人,现在却成了野生动物的守护者。2018年,昂赛乡启动了“大猫谷”自然体验项目,由当地牧民合作社负责管理和运营。目前,已有22户牧民家庭参与到这个项目中,他们不仅担任向导,还负责接待游客,提供食宿服务。
“以前我们靠放牧为生,收入不稳定。现在通过接待游客,一年能赚好几万元。”牧民巴丁笑着说。据统计,自项目启动以来,昂赛乡的牧民家庭平均每年增收近2万元。
科技助力:让保护更精准
在昂赛乡,科技手段的应用让雪豹保护变得更加精准高效。2017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与当地政府合作,在昂赛乡布设了近200台红外相机,用于监测雪豹等野生动物的活动情况。
“通过红外相机,我们不仅能够监测雪豹的数量和分布,还能了解它们的活动规律,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截至2021年3月,昂赛乡已记录到109只雪豹个体,成为全球雪豹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这些数据的背后,离不开科技手段的支撑。
创新机制:破解人兽冲突难题
随着雪豹种群数量的增加,人兽冲突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昂赛乡探索建立了野生动物伤害保险机制。
“如果家畜被雪豹捕食,牧民可以通过保险获得赔偿,这大大减轻了他们的损失。”杂多县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尼尕说。
此外,昂赛乡还设立了社区基金,将自然体验项目收入的45%用于社区公共事务,10%用于生态保护工作。这种利益共享机制,让牧民真正成为了生态保护的受益者。
成效显著:雪豹种群持续增长
一系列保护措施的实施,带来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监测数据显示,昂赛乡的雪豹种群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17年至2022年间,每个调查季度记录到的雪豹数量在7至21只之间,模型估计的雪豹密度在每100平方千米1.2至2.2只波动。
“这说明我们的保护工作取得了实效,雪豹种群正在健康繁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
未来展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昂赛乡的雪豹保护工作仍在不断推进。下一步,他们计划扩大监测范围,加强社区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兽冲突解决机制。
“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让雪豹和牧民都能在这里安居乐业。”昂赛乡党委书记扎西东周说。
从“猎人”到“守护者”,从“受害者”到“受益者”,昂赛乡的雪豹保护故事,不仅是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成功案例,更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