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药智能工厂新突破:高端注射剂生产再升级
上海医药智能工厂新突破:高端注射剂生产再升级
上海医药旗下的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引入5G技术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智能化管控,进一步提升了药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特别是在高端注射剂领域,公司打造了标杆性的智能工厂,运用数字孪生、AI视觉等先进技术,推动制药企业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为行业树立了典范。
数字孪生技术赋能高端注射剂生产
上药第一生化通过建立数字孪生系统,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智能化生产模式。该项目已建立水针注射剂车间生产线和包装线数字孪生场景,涵盖配液、洗烘灌、密封性检测、灯检、包装等全工艺流程设备。利用高精度建模、工业互联网实时感知、虚实互动3D打印等工业数字孪生技术,对物理实体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映射了一条虚拟生产线,通过摄像头和各种控制器,实现虚拟和现实的“无缝切换”。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显著的效益:
- 产线透明化:人员无需进入生产车间,即可实现与现场完全一致的观摩效果,更可看到设备内部运行状态。
- 工艺数字化:通过对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显示设备运行数据,掌握产线的运行状态,全方位、全角度把控生产节奏及药品质量。
- 报警可视化:通过可视化方式集中呈现风险预警,便于各模块各工序人员及时响应,避免不必要的质量事件,保障生产的连续性。
- 培训高效化:通过建立关键设备的透视和剖析视图,员工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学习操作设备、排除故障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目前上药职工大学已用于教学培训。
5G技术引领制药行业数字化转型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二部门印发的《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提出,到2027年底,全面实现5G规模化应用。在制药行业,5G技术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 5G+工业互联网:加速5G+工业互联网重点产品研发推广,加快新型工业网络建设。推进5G专用网络建设,探索5G毫米波在制造、采矿、铁路、国防工业等领域创新应用。
- 5G+智慧交通:推进5G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等应用场景规模部署,深化基于5G的编队行驶、远程驾驶等高级别自动驾驶应用场景。
- 5G+智慧电力:加速5G智能巡检、分布式能源管理等场景规模推广。
- 5G+智能矿山:加快5G远程掘进、远程综采、无人矿卡等场景规模推广。
- 5G+智能油气:推动智能无人巡检、环境信息采集等5G应用推广。
- 5G+智慧农业:提升基于5G的农业传感器、控制器、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研发生产水平。
- 5G+智慧海洋:加速5G在海洋渔业、智能船舶、海上交通、海上执法、海上能源、海洋生态环境、海上救助打捞等领域创新应用。
AI视觉技术提升药品质量控制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AI视觉检测技术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对于无法完全去除气泡的高粘度注射液,区别这些气泡与颗粒存在困难。在达到平衡的检测水平和误剔率之前,这些情况通常需要长期进行视觉算法开发与优化。“AI图像视觉检测”,其本质是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AI算法,对检测物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样本标注、训练,从而达到对检测物进行分类决策的目的,将良品与不良品进行分类处理。
此外,太仓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携手华为推出的智瞐系列智能视觉检测产品,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融合迁移学习、数据增强、弱监督检测等AI模型算法,解决了对泡罩药品跨产品、跨型号、跨类别的通用检测难题,为制药行业打造药品封装缺陷检测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上海医药智能工厂建设全面布局
上海医药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
- 上药第一生化:通过实施20多个信息化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打造了高效协同的智能制造场景。产线自动化率超90%,生产效率提升约30%,运营成本降低约20%。
- 上药中西:依托工业4.0,配置自动配料、制粒、包装及码垛机器人等设备,并结合AGV智能小车,实现口服固体制剂的半连续化生产和全方位智能化管理。
- 上药康希诺:凭借高自动化生产线,年产能达2亿剂新冠疫苗。其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构建了高效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国内领先的疫苗智能工厂。
- 上药杏灵:引入CMC、PAT及精益六西格玛理念,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中药智能精益化制药平台,推动银杏酮酯和人工麝香等产品的卓越制造。
未来,上海医药将继续推进“卓越制造”体系建设,融合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自动化设备,进一步巩固其在医药行业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