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CT、核磁、X线的区别,终于整明白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CT、核磁、X线的区别,终于整明白了!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zqrmyy.net/m/view.php?aid=3908

在医学影像检查中,CT、核磁共振(MRI)和X线是三种常见的检查方式。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三种检查方式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X光检查

X线的穿透力很强,有辐射但很小;检查的时候就像拍了一张身体的平面照片。

  • 适用范围:这是一种观察骨骼是否异常比较实用、简单的方法,价格也比较便宜。如果四肢、脊柱等部位有急性外伤,怀疑有骨折,并有突发的急性疼痛或无法控制的慢性疼痛,一般医生会建议优先选择X光。

  • 缺点:X光检查只能提供平面图像,图像有重叠,成像容易受到衣服和首饰的影响,所以拍片时应去除衣物等。

CT检查

CT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X线。但相比起X光只能看到平面的投影影像,CT是断层显像,可以对组织进行分层观看,不容易遗漏病变,让医生有一个立体的感观和判断。

  • 适用范围:在显示组织密度差异方面明显优于X光片,有助于立体显示组织和器官病变。

  • 缺点:空间分辨率稍逊X光片,且价格也较贵,辐射剂量较大。

核磁共振检查

核磁共振利用强大的磁场,让体内的氢原子先排成队再解散,接收这期间的电磁波信号,然后再给身体“画像”,让体内的水分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里面的振动,成像后可以观察到正常组织和患病部位之间的区别。

  • 适用范围:核磁共振诊断更精细,没有辐射损伤,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多方位、多序列成像。

  • 缺点:对肺部、骨骼结构的细节表现、骨折等来说,核磁共振不如CT和拍片,所以有时候骨科医生会要求两种检查都做。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体内有金属物体的人、带有心脏起搏器的人不宜做核磁共振,检查前要告知医生。

不同疾病选不同检查

  1. 中枢神经系统
  • 脑出血:首选CT,出血在CT上可清晰显示,而且检查速度快。
  • 脑梗:为节约时间一般首选CT,但CT敏感性不如磁共振,磁共振在脑梗发病后数小时便可反映出来。因此若CT检查未发现异常,在病情允许下,建议检查磁共振。
  • 脑炎、脑膜炎、脑肿瘤、脊髓病变或脊柱病变影响到脊髓:这些炎症或是肿瘤类的疾病,磁共振优于CT,这不仅是因为MRI软组织分辨率优于CT,还因MRI具有DWI/DTI、MRS、SWI、ASL/PWI、BOLD等多序列,分别能够从水分子弥散、化学位移、磁敏感差异、灌注、代谢功能等维度对病灶评价。
  1. 呼吸系统
  • 可以选择胸片或胸部CT检查;排除肺部的早期肿瘤,或发现异常需要进一步确诊者,可选择CT。常规体检中X胸片,对肺癌早期筛查的意义不大,就目前而言,国际上公认的筛查肺癌最有效的方式是低剂量的螺旋CT。
  1. 颈椎腰椎
  •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疾病需要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要想更好观察这些软组织,优选磁共振成像。而CT可以作为观察脊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的有力补充。
  1. 骨肌疾病方面
  • 骨折:如果是外伤怀疑骨折,首选是X光,检查方便、费用相对低,如果不能明确诊断再选择CT,甚至磁共振成像观察隐匿性损伤或软组织损伤。
  • 关节:关节和脊柱等的骨质退变(老化)首选CT或磁共振。但如果是关节炎、关节肌肉、韧带损伤等首选磁共振。MRI的优势是对软组织如肌肉、肌腱、软骨、韧带、骨髓信号异常敏感性高。

心脑血管疾病

  • CT血管造影(CTA):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查的一种方法,但造影剂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神经毒性、血管毒性、肾毒性,不过风险总体是较低的。
  •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包括直接MRA 与 增强MRA(CE-MRA)两种方法且各有优势,主要用于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以及动脉瘤、动脉畸形等血管病变。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可以更清晰直观的显示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且能同时行介入治疗,但属于有创检查,需要介入医生手术操作,所以一般只用于其他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

重点:3种检查互补性最强,各有优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