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社交网络=幸福加倍!
健康生活+社交网络=幸福加倍!
哈佛大学历时86年的成人发展研究揭示:人际关系是决定幸福感的最关键因素,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则是幸福生活的基石。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通过健康生活和社交网络提升个人幸福感?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份来自权威研究的幸福指南。
健康生活:幸福的基石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发现,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占60%。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为代表的慢性病,其共同因素往往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因此,关注“生活方式”十分重要!
营养膳食:八大准则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每天摄入谷类食物200
30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进行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不少于300g的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300ml以上液态奶。经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坚果。针对血糖控制不佳者,依照专业营养师建议限制水果摄入。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类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平均每天120
200g。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g,蛋类300350g,畜禽肉300500g。少吃深加工肉制品。鸡蛋营养丰富,吃鸡蛋不弃蛋黄。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针对肾功能不全者,依照专业营养师建议限制蛋白摄入。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烹调油25~30g。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每天吃早餐。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足量饮水,少量多次。在温和气候条件下,无心肾功能不全者,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ml,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ml。推荐喝白水或茶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不用饮料代替白水。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在外就餐,不忘适量与平衡;看标签看热量,选择低热量食品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不食用野生动物。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讲究卫生,从分餐公筷做起。珍惜食物,按需备餐,分餐不浪费。做可持续食物系统发展的践行者。
科学运动:五要素
运动频率:有氧运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成年人有氧运动不少于每周3
5天;抗阻运动,同一肌肉群的力量耐力运动频率为隔天最佳,23天/周;柔韧性运动,最好每天进行。运动时间+总量(成年人):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或相当量的组合。
运动强度:
- 抗阻运动强度:锻炼后有一定的疲劳感,在运动后第二天基本消失;
- 判断有氧运动强度,可用运动中谈话来衡量;
- 强度分级 主观用力感觉量表(0~10分) 谈话试验
- 低 很轻松(<3) 能说话也能唱歌
- 较低 很轻松到轻松(3~4)
- 中等 轻松到有些吃力(5~6) 能说话不能唱歌
- 较大 有些吃力到很吃力(7~8) 不能说出完整句子
- 接近最大 很吃力(≥9)
- 运动方式:
- 有氧运动:跑步、快走、骑车、游泳等
- 增强肌肉型身体活动:仰卧起坐、俯卧撑、深蹲起立或利用弹力带或推举器械等
- 增强骨骼型身体活动:跳绳、跑步、举重等
- 平衡型活动:弓步走、倒退走、单脚站立等
- 运动进阶:运动推荐以循序渐进和分散的方式进行。
戒烟限酒:降低风险
- 戒烟可以降低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等疾病发病和死亡风险;
- 对于饮酒者建议戒酒为佳,如无法戒除,应限制每天酒精摄入量:
- 啤酒(4%计):450ml
- 葡萄酒(12%计):150ml
- 白酒(38%计):50ml
- 高度白酒(52%计):30ml
社交网络:幸福的催化剂
哈佛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是决定幸福感的最关键因素。那么,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交网络呢?
真实表达:提升满意度的关键
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研究发现,社交媒体上展现真实自我的人,生活满意度更高。研究团队分析了超过10000名脸书用户的数据,发现那些在网络中展现真实自我的人,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那些分享理想化内容的人。
社交支持:降低压力的有效途径
UCLA的研究表明,强大的社交网络能够有效降低压力,改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社会支持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形式:
- 情感支持:在困难时期提供的关怀和理解。这种支持能够让人感受到被重视和被理解,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 工具支持:具体的帮助,例如在面临生活挑战时提供的实质性帮助,比如照顾孩子、提供经济支持或帮助处理日常事务等。
- 信息支持:提供建议和指导,帮助个体做出决策或解决问题。
建立社交网络的实践建议
- 主动出击:不要害怕主动联系他人,研究表明我们往往低估了人际关系带来的好处。
- 保持真实:在社交媒体上展现真实的自己,而非理想化的形象。
- 定期互动:保持与朋友和家人的定期联系,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 参与社群:加入兴趣小组或社区活动,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联系。
幸福生活的持久之道
哈佛研究还发现,幸福人生的关键不在于短期的成功,而在于长期的坚持。只要不犯下永久性的错误,不管年轻时遭遇多大的挫折,都有机会在晚年扳回一局,过上幸福的生活。
正如喻颖正老师所说:“一个人买了股票,结果跌得一塌糊涂被套了,然后扔在一边不管。几年后想起来一看,居然赚了。这就属于短暂的倒霉,不伤元气。但如果一个人失业一次,就开始自暴自弃,四处抱怨,再也振作不起来,这就属于永久性错误。”
因此,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重要的是构建自己的“应对机制”。如果一个人能够适应各种意外,他的生理和心理状态都会更健康。
结语
健康生活和社交网络是提升个人幸福感的两大支柱。通过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我们不仅能够改善自身健康状况,还能在社交网络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快乐。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健康与社交的支持下,享受每一刻的幸福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