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与同里古镇: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苏州古城与同里古镇: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苏州,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江南水乡风貌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不仅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更在新时代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路径。其中,苏州古城的“细胞解剖工程”和同里古镇的文化创新项目,成为文化传承新动向的典范。
“细胞解剖工程”:数字化赋能古城保护
2024年,苏州古城的“细胞解剖工程”获得江苏省地理信息优秀工程奖金奖,这一创新性保护项目为古城保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工程以“毫米级”精细度采集点云数据,建设文物建筑三维模型,实现了对古城内传统民居、历史院落、古树、古井等保护要素的全覆盖调查。
据统计,工程共梳理传统民居组群3797处、传统民居单体9357处,挖掘优秀传统建筑201处,新发现各类保护要素2884处。通过无人机、三维全景技术等手段,采集了467.76亿个三维点云数据和3163站三维全景数据,构建了20个文物建筑三维模型。这些数据不仅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精准支撑,更为古城的数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同里古镇: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
同里古镇作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拥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太湖畔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古镇在保护传统风貌的同时,积极探索文化传承的新方式。
“同小鲤”品牌是同里古镇创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特色奶茶到各类传统小吃,再到主题文创产品,“同小鲤”已成为古镇的网红打卡品牌。同时,古镇还推出了夜游文旅项目,通过光影艺术和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古镇夜色。
在文物保护方面,同里古镇坚持“原汁原味”的保护理念。对于退思园等世界文化遗产,古镇坚持使用传统工艺进行修缮,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同时,通过数字化扫描和建档,为文物保护提供了科技支撑。
苏州经验:文化传承的创新路径
苏州在古城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的经验,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重要借鉴。通过“借智引力”策略,苏州邀请国内外专家参与古城保护规划,确保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同时,创新推出的“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吸引了社会力量参与古建老宅的保护利用,目前已完成102处古建的活化利用。
此外,苏州还积极建设CIM+数字应用场景,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古城保护的科技含量。目前,已完成27个街坊的数据要素采集,补充完善201处历史建筑信息。这些数字化成果不仅用于文物保护,还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苏州古城和同里古镇的文化传承新动向,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通过数字化手段和创新思维,苏州不仅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更为其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千年古城焕发出了新时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