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新进展:从神经到基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新进展:从神经到基因

引用
7
来源
1.
https://www.brainmed.com/info/detail?id=30155
2.
http://itm.zju.edu.cn/info/details-igsptdfxxjzxbjdxldlxwlyxjgsjzldxjz-1245.html
3.
https://www.gzrch.com/content/3300/
4.
https://rs.yiigle.com/cmaid/1497880
5.
https://www.jmdna.com/productinfo/2841658.html
6.
http://zhqkyx.net/article/id/7811fbee-ac5f-4dc8-914f-8c1fc9cbf2de?viewType=HTML
7.
https://csbt.org.cn/plus/view.php?aid=113432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系统和因素。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从神经机制、内分泌机制和遗传因素三个方面,为您详细解读原发性高血压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高血压:沉默的杀手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占所有高血压病例的90%以上。据统计,我国35-70岁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30%以上,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02

交感神经活性升高的新发现

交感神经活性升高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近期,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史鹏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Immunity》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小胶质细胞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研究发现,在高血压早期,血流动力学紊乱会导致血浆中ATP(腺苷三磷酸)浓度升高。这些ATP作为“危险信号分子”,通过激活小胶质细胞上的P2Y12受体,引发一系列级联反应。具体来说,激活的小胶质细胞会释放炎症介质,进而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N)中的前交感神经元,导致交感神经活性升高,血压进一步上升。

更有趣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PVN区域的血管具有独特的拓扑结构:血管密度最高、直径最细、分支程度最高且弯曲度最大。这种结构使得PVN对血压变化特别敏感,能够快速响应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03

RAAS系统的激活:血压升高的关键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血压和体液平衡的重要内分泌系统。在高血压患者中,这一系统往往处于过度激活状态。

当肾脏感受到血压下降或血容量减少时,会分泌肾素。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生成血管紧张素Ⅰ。随后,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血管紧张素Ⅰ被转化为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的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不仅能直接收缩血管,升高血压,还能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

醛固酮是一种盐皮质激素,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和钾的排泄。钠的重吸收会带来水的重吸收,导致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升高血压。这种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是高血压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

04

基因多态性:遗传因素的影响

除了神经和内分泌机制外,遗传因素也在高血压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贡献率高达30%-60%。

基因多态性是指人群中某些基因存在多种变异形式。这些变异可能影响血压调节相关蛋白的功能,从而影响个体的血压水平。例如,ACE基因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风险密切相关。携带DD基因型的人群,其ACE活性较高,患高血压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此外,一些与RAAS系统、离子通道功能、血管内皮功能等相关的基因多态性,也被证实与高血压发病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如饮食、生活方式)相互作用,共同影响血压水平。

总结而言,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神经、内分泌和遗传等多个层面。交感神经活性升高、RAAS系统过度激活以及基因多态性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推动血压升高。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理解,更为精准治疗和个体化用药提供了重要依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