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坚守:消防员的别样温情守护
春节坚守:消防员的别样温情守护
春节前夕,当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置办年货、贴春联时,有这样一群人却选择了坚守岗位。他们就是城市的“火焰蓝”——消防员。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他们用无私的奉献守护着城市的安宁,用特别的方式诠释着别样的温情。
十年坚守,守护万家灯火
在广东江门,蓬江区白沙消防救援站的通信班班长陈澎已经连续10年坚守在消防救援战线。作为蓬江区“火焰蓝”金牌讲师团成员,他不仅承担着抢险救援的任务,还肩负着消防安全宣传的重要职责。
“阿婆,这个防烟面罩戴之前一定要拔掉里外的塞子,这样才能发挥作用。”春节前夕,陈澎正忙着在敬老院进行消防宣传。从企业到学校,从农村到社区,他始终奋战在消防安全的第一线。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消防知识,他还创新性地制作了《“三合一”场所消防安全指南》《居家防火秘诀》等短视频,通过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
10年来,陈澎先后荣获“个人嘉奖”、“江门市优秀共青团员”、“蓬江好人”等多项荣誉。面对这些成绩,他却谦虚地说:“舍小家为大家,用我们的坚守换得万家团圆、安康,这是我们的责任!”
六年未归,岗位上的别样年味
在内蒙古牙克石市,26岁的消防员刘鹏迎来了他的第六个春节值班。这意味着他又一次无法与家人团聚。但对他来说,这份坚守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虽然春节不能与家人团聚,但身边战友的陪伴让我深感大家庭的温暖。”刘鹏说。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他和战友们24小时轮班值守,时刻保持战备状态。值班、接电话、检查装备……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责任重大,每一个电话都可能是一条等待救援的生命线。
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刘鹏会通过视频电话与家人连线。“父母总是叮嘱我注意安全,多穿衣服。”他说,“虽然不能回家,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
十四载春秋,消防员的别样团圆
在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消防救援大队,1994年出生的蔡学学已经在这里度过了14个年头。从一名普通消防员到业务骨干,他把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
“冬天气温低,机器需要提前预热,确保在关键时刻能正常运转。”蔡学学一边检查设备一边说。对他而言,春节意味着更重的责任和更高的警惕。14年来,他只在2015年回过一次老家陕西延安,与父母共度了一个星期的春节。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但我不能陪在他们身边。”蔡学学说,“每当想到自己守护的是千家万户的平安,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值得。”
一封家书,诉说消防员的思念
在吉林通化,一群消防员用特殊的方式表达着对家人的思念。他们选择用家书传递祝福,用照片定格幸福。
“愿新岁悠游,岁月温柔以待。”这是东昌区大队蒋戎兵的深情寄语;“新年快乐,请您放心。”高新区范勇强的简短话语里藏着无尽的牵挂;“用忠诚守护万家灯火,用奉献抒写使命担当。”通化县大队高天的誓言道出了所有消防员的心声。
这些手写信和全家福不仅记录着消防员对家人的思念,更展现了他们对职责的坚守。每一张照片、每一句话语都凝聚着消防员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二十八年情谊,延续着爱的传承
在山东青岛,一场特殊的“视频拜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腊月二十八晚上,当记者带着一束花来到郭胜兰老人家时,一场跨越千里的视频连线正在温情上演。
屏幕那头,是上海高桥消防救援站的消防员们;屏幕这头,是年过七旬的郭胜兰和老伴杨宝恩。28年前,他们的儿子杨波在一次灭火救援中牺牲。从那时起,杨波生前的战友们就接过了照顾二老的责任。
“杨妈妈,过年好!我们给您和杨爸爸拜年啦!”消防员们齐声问候。郭胜兰老人泪光闪烁,却笑着说:“好,好……”
28年来,这份爱一直在延续。消防员们每年都会给老人寄去慰问信,邀请他们到上海过年。郭胜兰也每年都会给消防员们寄去亲手做的鞋垫和家乡的花生。即使现在年纪大了,眼睛花了,她依然坚持让女儿代为准备这些礼物。
“感觉这些孩子,就是我自己的孩子。”郭胜兰说。这份跨越血缘的亲情,成为了她生命中最温暖的依靠。
结语:致敬最美的“火焰蓝”
春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团圆的时刻,但对于消防员来说,却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担当。他们舍弃了与家人的团聚,选择了守护城市的平安。在寒冷的冬夜里,他们可能是第一个冲进火场的逆行者;在热闹的街巷中,他们可能是最默默无闻的守护者。
让我们向这些最美的“火焰蓝”致敬!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让我们能够安心地享受团圆的喜悦。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愿每一位坚守岗位的消防员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愿他们的家人也能理解这份特殊的使命。因为有他们,我们的春节才更加平安、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