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治疗新突破:从手术到VR训练,多种疗法助力患者重获平衡
眩晕症治疗新突破:从手术到VR训练,多种疗法助力患者重获平衡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眩晕症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眩晕症的最新治疗方法,以及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和保健措施。
眩晕症的最新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类型的眩晕症,如椎动脉闭塞导致的脑梗死,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在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团队成功完成了一例椎动脉闭塞开通术。该手术通过血管内抽拉取栓、球囊扩张成型、支架置入等高难度术式,仅用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 虚拟现实(VR)训练
虚拟现实技术正在为眩晕症的康复训练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通过VR设备,患者可以在安全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平衡和前庭功能训练,如前庭康复操等。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提高了训练的趣味性,还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湘雅附三医院耳鼻喉科提供的前庭VR康复训练,虽然机器本身并不昂贵,但加上特定的程序后价格高达30几万。每次训练费用超过200元,一个疗程需要12次。对于平衡感较差、容易晕车的人来说,这套设备中的训练项目非常有用。训练包括正向和反向坐车模拟,虽然做的时候会感到头晕和想吐,但锻炼一下总是有好处的。
此外,还有打羽毛球、打枪等需要转头动作的训练,以及模拟真实生活的场景,如去超市、树林打鸟、摘苹果等,这些训练都有背景音乐,对焦虑症患者不想出门的情况有帮助。这套设备还包括视觉记忆锻炼等项目,帮助患者提升平衡感和前庭功能。
- 药物治疗
虽然在新型药物研发方面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但现有的药物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前庭神经镇静剂(如地西泮)和血管扩张剂(如氟桂利嗪)等药物,能够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此外,一些传统药物如晕车药(主要成分为苯海拉明)也被发现对VR晕眩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耳石症的诊断和治疗
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眩晕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眩晕疾病的三分之一。其主要表现为头部运动到某一特殊体位时诱发的短暂性眩晕,可见眼震,或伴恶心呕吐。这是因为内耳里负责平衡的前庭和半规管中以碳酸钙结晶为主的颗粒(耳石)脱落进入并刺激半规管内的淋巴流动,就会导致眩晕。
耳石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法复位和药物治疗。其中,手法复位是首选治疗方法,根据受累半规管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复位方法。例如,后半规管最常见,采用Epley法;水平半规管采用Barbecue法等。复位后需遵医嘱健侧卧位或平躺休息,避免大幅度体位变动,保持3-5天。同时,保持充足睡眠,保持情绪舒畅。
在药物治疗方面,可以使用中药来改善内耳供血,减少发作次数。此外,中医针灸,主要选用平衡针疗法“头三针”来改善眩晕残留症状,临床发现眩晕反复发作患者可有效改善“如坐舟车”感;耳穴压丸治疗可以长期有效的改善内耳供血,尤其对于老年耳石症患者症状的改善颇有良效。
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和保健
- 饮食建议
- 避免高碳水化合物和高脂肪食物
- 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
- 高纤饮食
- 低钠饮食
- 生活习惯调整
- 避免迅速转动头部
- 减少过度弯腰及低头
- 睡觉时可以用两个枕头顶高头部睡
- 侧睡要朝向健康侧的方向侧睡
- 避免都只睡同一边侧睡,因可能造成耳石囤积
- 起床姿势应缓慢,起身後先坐在床沿片刻後再起身
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
中医特色疗法在眩晕症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中医院眼耳鼻喉科根据患者个人体质调配了扩血管、改善内耳供血的中药,可以改善症状及减少发作次数。此外,门诊开展了中医针灸,主要选用平衡针疗法“头三针”来改善眩晕残留症状,临床发现眩晕反复发作患者可有效改善“如坐舟车”感;耳穴压丸治疗可以长期有效的改善内耳供血,尤其对于老年耳石症患者症状的改善颇有良效。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眩晕症将不再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难题。无论是手术治疗、虚拟现实技术还是药物治疗,都在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技术应用于眩晕症的治疗,让患者能够早日摆脱眩晕的困扰,重拾生活的信心和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