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银越野跑事故看野外生存:如何预防失温和中暑
从白银越野跑事故看野外生存:如何预防失温和中暑
2021年5月22日,甘肃白银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遭遇极端天气,导致21名参赛者不幸遇难。这场悲剧不仅震惊了全国,也暴露出户外运动中存在诸多风险,其中最致命的就是失温。
失温和中暑是野外生存中最常见的温度调节问题,也是户外运动中最需要警惕的两大风险。本文将结合白银越野跑事故,详细讲解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两种危险情况。
失温:致命的低温杀手
失温,又称低体温症,是指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时的状态。在白银越野跑事故中,参赛者遭遇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导致体温急剧下降,最终酿成悲剧。
失温的成因主要有三个:
- 环境温度过低:如白银越野跑事故中的极端天气
- 体表散热过多:如被雨水淋湿、衣物不足等
- 体力消耗过大:如长时间运动、饥饿等
失温的症状分为几个阶段:
- 轻度失温(35-37℃):寒战、皮肤苍白、心跳加快
- 中度失温(33-35℃):剧烈寒战、语言不清、动作协调性下降
- 重度失温(32℃以下):寒战消失、意识模糊、心跳减慢,最终可能导致死亡
遇到失温情况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 将患者移至温暖环境,避免进一步受寒
- 脱掉湿冷衣物,用干燥衣物或保温毯包裹身体
- 给予温热饮料,但不要含酒精或咖啡因
- 用热水袋或暖宝宝等温暖关键部位(颈部、腋下、腹股沟)
- 保持患者清醒,避免入睡
- 如症状严重,立即就医
中暑:高温下的隐形杀手
与失温相反,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的疾病。中暑同样可能致命,特别是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
中暑的症状分为几个阶段:
- 先兆中暑:头晕、乏力、大汗、口渴
- 轻度中暑:体温升高、面色潮红、皮肤灼热
- 重度中暑(热射病):高热(40℃以上)、无汗、意识障碍、抽搐,甚至死亡
遇到中暑情况时,应立即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 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
- 脱掉多余衣物,用冷水擦拭身体
- 给予含电解质的饮料,如运动饮料或淡盐水
- 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
- 如症状严重,立即就医
预防措施:未雨绸缪是关键
无论是失温还是中暑,预防永远比急救更重要。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预防措施:
关注天气预报:出发前一定要查看目的地的天气情况,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户外活动。
选择合适的装备:
- 穿着三层穿衣法:排汗层、保暖层、防护层
- 选择防水透气的外套
- 携带保暖帽、手套、围巾等
- 穿着透气排汗的内衣
- 选择快干材质的衣物
- 携带太阳帽、太阳镜、防晒霜等防晒用品
科学补水:运动过程中要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以适量补充含有电解质的饮料。
合理安排运动强度:避免在最热时段进行户外运动,控制运动强度,避免过度疲劳。
携带应急药品:如清凉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
户外活动前的准备
了解活动区域:熟悉地形、气候、植被等环境特点。
制定详细计划:包括路线、时间、补给点等。
告知他人:让家人或朋友知道你的行程和计划。
携带必要的装备:如通讯工具、导航设备、急救包等。
做好体能准备:确保自己具备足够的体力和耐力。
其他野外生存风险
除了温度调节问题,户外活动中还可能遇到其他风险:
野生动物袭击:了解活动区域的野生动物分布,保持安全距离,不要主动接近或挑衅。
蛇咬伤:在草丛、石缝等地方行走时要小心,穿长裤和高帮鞋,携带蛇药。
昆虫叮咬:使用驱蚊剂,穿着长袖衣物,避免在昆虫活跃时段活动。
植物伤害:了解有毒植物的特征,避免误食或接触。
地形地貌风险:注意脚下安全,避免在陡峭、湿滑的地方行走。
户外运动的魅力在于挑战自我,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白银越野跑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只有充分准备、谨慎行事,才能在户外活动中既享受乐趣,又保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