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家校合作模式,破解家长学习难题
创新家校合作模式,破解家长学习难题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家校合作,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成为许多学校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东莞市大岭山镇实验小学通过创新家长课程模式,成功破解了家长学习时间碎片化、动机个性化等难题,为家校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家长学习的痛点:时间碎片化与动机个性化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家长的学习时间日益碎片化。传统的家长课程往往因为内容冗长而难以真正帮助家长成长,反而可能引发学习疲惫感。许多家长在初次参加时热情洋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若非孩子班级有明确要求,他们往往会选择缺席。
同时,家长的学习动机也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化特征。不同家庭面临的问题不同,对家庭教育的需求也千差万别。有的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有的则更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有的希望解决孩子的行为问题。传统的“一刀切”式家长课程难以满足这些多样化的需求。
东莞实验小学的创新实践
面对这些挑战,东莞市大岭山镇实验小学积极探索创新家校合作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现场讲座:聚焦成长导向
该校的现场讲座聚焦于家庭的成长,以传达科学的家庭理念为目标。讲座内容短、小、精、炼。时间短,每场讲座一般不超过40分钟;着眼小,以讲透某一个理念为目标,避免过度引申;结构精,有现象、有解读、有方法;有实操,包括现场实操与家庭任务,旨在驱动家长领会并实践所学内容。
例如,一年级的现场讲座《玩童到学童转换期的亲子对话》就深受家长们的好评。该讲座不仅时间短、内容聚焦,而且通过深度解读一个现象——孩子从不爱学习到爱学习的转变过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亲子对话方法。讲座现场还创造了情境,让家长练习与孩子进行亲子对话,如“当孩子写字写得不好,但不愿意承认时,你该如何与孩子进行亲子对话?”这样的具体情境建议,让家长更加理解所学理念和方法,并找到了运用到现实生活之中的抓手和信心。
线上讲座:聚焦问题启发
除了现场讲座外,该校还推出了线上讲座选修课程。课程聚焦小学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行为偏差,如拖拉、叛逆、任性等。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和烦恼,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一位家长曾向老师反馈:“我的孩子就是拖拉,我就想搞清楚该怎么办!我也在网上看了很多资料,听起来很有用,但实际上我做不出来。”针对这一反馈,该校的线上讲座采取了讲透讲精的策略。如关于“拖拉怎么办”的线上讲座,就从实际案例出发,让家长看到拖拉其实是孩子建立自己学习、生活节奏感的机会。再通过“黄金半小时”的小故事,让家长可以“依样画葫芦”,照着去做。通过“做中学”,最终实现家长和孩子的共同改变。
融通学校班级:定制专享
该校的家长课程与校外机构和网上课程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内容可以融通学校和班级,做到定制专享。如三年级的《“问题+”教学范式对孩子的意义》一课,家长们在理解学校进行的“问题+”教学后,在生活中也有意无意地抛出核心生活问题,与孩子一起探究式学习。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思考与探究能力,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此外,无论是现场还是线上的讲座,讲师都会在其中加入大量某班某同学的具体表现进行表扬。这让家长们在听课之前就充满了期待:“会不会我家的孩子在这次讲座中被表扬?”这样的期待让家长们学得更加专心投入。
创新模式的普遍意义
东莞实验小学的创新实践并非孤例。在全国范围内,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家校合作的新模式。例如,福建省整合社会心理服务资源,构建全社会支持服务体系;浙江省平湖市实施家校合作师资千人培养计划;上海市普陀区积极推进家庭教育指导队伍选培项目。
这些创新模式的共同特点在于:尊重家长的学习规律,提供个性化、碎片化的学习资源;注重实践导向,让家长在“做中学”;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激发家长的学习动力。
对家校合作的启示
东莞实验小学的创新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首先,家校合作需要充分考虑家长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不能简单套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次,家校合作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既要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也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家校合作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通过制度化、系统化的安排,确保合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在这样的家长学校里,家长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的教育方法,更感受到了学校对家校合作的重视与用心。他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家长学校”,他们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