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歌仔戏《王宝钏》:从野台到剧院的百年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歌仔戏《王宝钏》:从野台到剧院的百年传承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m.163.com/v/video/VCBN51O5T.html
2.
https://vocus.cc/article/60200948fd89780001a60d6d
3.
https://www.westk.hk/tc/events/yangjucomboticket
4.
https://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_19405918.html?refer=qita_market.qrwang_00003026_000000_ZNf6ji_19041800
5.
https://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_17664834.html?refer=qita_market.qrwang_00003026_000000_ZNf6ji_19041800
6.
https://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_20329225.html?refer=qita_market.qrwang_00003026_000000_ZNf6ji_19041800&sf=10100&refer=qita_market.qrwang_00003026_000000_ZNf6ji_19041800
7.
https://plaza.openmuseum.tw/muse/exhibition/8756720edc4765ca92c5ff0aebefc135
8.
https://m.ximalaya.com/xiqu/12084278/

歌仔戏《王宝钏》是台湾传统戏曲中的经典之作,自1950年代起就广为流传。这部戏曲以唐代名将薛平贵与王宝钏的爱情故事为蓝本,通过歌仔戏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王宝钏在寒窑苦守十八年的坚贞形象。

01

苦旦形象:传统歌仔戏中的王宝钏

在传统歌仔戏中,王宝钏的形象属于典型的“苦旦”角色。苦旦通常用来表现贤淑、端庄却因命运折磨而显得凄苦的中年妇女。王宝钏在寒窑中苦守丈夫的形象,正是通过苦旦的服饰和妆容来塑造的。

苦旦的标志性服饰是“乌苦衣”和白色素裙。乌苦衣是一种黑色的对襟素褶子,常常配有水袖,强调传统妇女的柔弱形象。而王宝钏的服饰上还会特意缝制“补丁”,以突出其贫苦却坚韧的品格。白色素裙和没有装饰的素鞋,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朴素的形象。

在妆容方面,歌仔戏受到京剧的影响,采用“北管妆”或“京戏妆”。底色使用油白,眼周用油红做出渐层眼影,最后勾勒眉眼线条。发型则采用传统的大头,需要经过固定发丝、吊眉、贴片子等多个步骤,最后插上头饰。苦旦的头饰相对简单,多用银泡,有时搭配无华丽绣纹的蓝色绸子,以体现贫苦妇人的形象。

02

从野台到剧院:歌仔戏《王宝钏》的发展历程

歌仔戏最初是从“落地扫”演变而来,没有固定剧本和舞台形式,类似于随时上演的快闪歌唱。后来发展成为庙会酬神的“外台歌仔戏”,即野台戏,这种形式在台湾许多庙宇祭典中仍被保留至今。

1920年代开始,歌仔戏逐渐现代化,融合了京戏元素,开始在剧院演出。然而,1930年代末,由于二战期间日本皇民化政策的打压,以及战后国民政府推行的“国语运动”,加上工业化后影视娱乐的兴起,歌仔戏一度陷入低谷。

但作为一种源自民间的艺术形式,歌仔戏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它不仅在庙会和街头演出中存活下来,还通过不断创新,重新登上剧院舞台,甚至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巡演。如今,许多歌仔戏团都推出了原创新戏,在剧本、曲调和舞台设计上精益求精,让这一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03

现代演绎:创新与传统的融合

现代歌仔戏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同时,不断进行创新。以叶青版《薛平贵与王宝钏》为例,这部作品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后广受欢迎,成为歌仔戏的经典之作。全剧共20集,通过细腻的表演和精良的制作团队,成功塑造了王宝钏和薛平贵的形象。

在现代演绎中,歌仔戏的舞台设计更加精致,灯光效果和布景都达到了专业水准。同时,演员的表演艺术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例如,现代版本中可能会加入更多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歌仔戏《王宝钏》不仅是台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一种活态艺术。它通过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变化,成功地将这个古老的故事传递给新一代观众。正如廖琼枝老师所言:“歌仔戏是一个出自于民间,发扬于生活的艺术,即便曾经奄奄一息,却总能在各方的努力下求新求变,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

歌仔戏《王宝钏》的故事虽然古老,但它所蕴含的忠贞爱情和坚韧精神,至今仍能触动人心。通过一代代艺术家的传承与创新,这部戏曲将继续在舞台上熠熠生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