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解码西溪南:古村落的新"活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码西溪南:古村落的新"活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ah.chinanews.com.cn/news/2024/0516/326597.shtml

西溪南,这个拥有1200年历史的古村落,近年来通过创新思路和现代化手段,成功转型为网红打卡地。2024年"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13万人次,超过2023年全年总和。这个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古村何以实现这样的蜕变?

唤醒变焕新

古村落的独特魅力首先在于"古"。西溪南唐代建村,明清鼎盛,距今已经有1200年历史。因处于丰乐河南岸,所以古称丰南、丰溪或溪南,又因为这一流域属于歙县西乡,故又名西溪南。绿树成荫,溪流环绕,拥有100多幢明清建筑、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徽州古堨坝等文化遗存,以及近千亩绵延6公里的枫杨林湿地,丰富的水资源,人杰地灵的环境,造就了西溪南的"天赋异禀"。

文旅资源再丰富,也不能躺着吃自然和历史的馈赠,而要想办法让资源流动起来,以现代化、时尚化的方式去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古村的保护与活化上,坚守与创新并非是两个相斥的命题。近年来,西溪南不断进行思维破圈,下足绣花功夫,通过实施"微改造、精提升",在保护原有生态和文化肌理的同时,不断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保留徽州村落的独特风格,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同时,以避免大拆大建的方式,盘活村内闲置资产、古民居,打造具有徽州特色的文旅业态,保护的同时,"沉睡"的资源被"唤醒",一些破旧的古宅被"修旧如旧",变成民宿、酒吧、咖啡店、创意基地等,吸引年轻人享受古村慢时光。"蔓园见山"原本是一处废弃的明代古院落,6年前,李雨蔓落户西溪南,对院内4栋古宅建筑及周边园林建筑进行修缮和恢复,在民宿改造过程中,她十分注意保护性开发,"原有的古建筑一律不许破坏,做到修旧如旧;新建的房屋,外立面也要保持与古宅一致。"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西溪南没有把可开发资源一股脑的全部投向市场,而是在来自全国的各类投资中保持克制与冷静。2016年以来,已有15幢废弃的老屋和闲置的建筑经过专业团队的设计和本地匠人的修缮,成为知名网红打卡地,承办研学、团建、创意等活动,并构建文创等业态40余处。目前,村内发起的古民居保护利用项目有36个,吸引社会投资达2.6亿元。此外,西溪南还成立了村级乡村运营公司,将村内的闲置古建筑统一进行市场化运营。

于是,我们看到,完整的古村风貌、深厚的历史人文、日渐丰满的多元业态,让西溪南焕新出发,变得鲜活而有趣。

创意变生意

乡村的美,有了创意的加持,自然就会激活美丽经济。

把徽州腊肉放进萝卜丝饼,徽州产的番茄、干辣椒揉进意大利面包,徽州豆腐乳融入法棍的蘸酱中……来自宝岛台湾的许若侠与妻子黄敏在西溪南开了间溪边55面包咖啡店,这些创意面包吃法吸引了无数游客光顾。

东北摄影师何昊决定在西溪南开旅拍店,只用了一个月时间。个性化的定妆、造型,配上专业的摄影服务,让游客流连在郁郁葱葱的枫杨林、穿梭于青瓦白墙的徽派街巷,既为自己留下一段美好记忆,也成为他人眼中的别样风景。

自然花艺、植物家具、植物穿戴……在溪边文苑咖啡书吧,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95后"主理人黎婷婷正在为客人介绍植物文创产品。这里是集文创、咖啡、植物美学、休闲为一体的文化空间,经常有音乐演出、游学课程、公益演讲、节日主题宴会、文化沙龙等活动,传统的徽文化与现代美学元素在此碰撞融合,吸引了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在"丰乐草堂"探讨书法艺术之美,到生态营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来玻璃房打造独一份的"小森林"……这样的创意小店,在西溪南还有很多。借助文旅流量,西溪南从全国引入了各类外来人才,这些"新村民"把不同的审美、资源、创意带入乡村,美学、文化、学术在此交相辉映,激活乡村文旅产业"一池春水"。2017年以来,西溪南已累计吸引来自北上广深等地创新创意人才近百人,打造了研学交流基地、设计师交流中心等多种交流空间,建成各类民宿61家,吸纳当地创业、就业400多人,年旅游总产值超4000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10.1万元。

注重包容性发展和开放式业态创新,大批创客在西溪南感受到共鸣。与此同时,西溪南致力于古村落的时尚化表达,常态化举办森林音乐会、民谣节、精致露营、创意市集,设计开发了"寻宝西溪南"沉浸式实景RPG活动,引入咖啡馆、书吧、研学等年轻业态,持续释放乡村旅游新引力。

流量变留量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一个目的地从被看到到被打爆的链路急速缩短,一条视频就能带火一座城。

西溪南敏锐把握新媒体发展机遇,鼓励现有商户、创客与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合作,众多流量博主来到西溪南打卡,分享西溪南自然文化,推介西溪南游玩攻略,使西溪南打上了"被严重低估的小众景点""现实版绿野仙踪""治愈系风景"等标签,在全网持续走红。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西溪南约有三分之一的游客是奔着抖音和小红书上火热的网红打卡点来的。

旅游业不光衡量一个地方的吸引力,也是对当地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的考验。引来游客只是第一步,如何留住人心,让游客满意而归才是更为关键的一步。

"五一"期间,西溪南优化服务举措,临时增设300余个停车位,设置投诉专线,建立快速回应、处置、反馈闭环工作机制;借助互联网思维、开启新型旅游智慧模式,完善"玩转西溪南"微信程序,提供优质导览服务;为了可持续发展,西溪南建立生态轮休机制,在本该热闹的旅游旺季,主动按下"暂停键",于5月至8月期间,对游客游览枫杨林的两条线路实施轮流封闭修复……

充满人情味、友善的城市,对游客才有更强的吸引力。为了给游客更好的体验,徽州区持续探索"宠客"模式,推行全域友爱美好行动,推出"十小美"场景,以"三敬"迎客,以服务留人。"五一"小长假,西溪南镇村干部全员上阵当志愿者,针对客流高峰期打车难,执勤民警主动化身"爱心司机",及时转运,游客"蓝衣大哥"真诚点赞"徽州绿野仙踪很美、徽州的警察也很暖。"

游客的点赞是最好的口碑。西溪南镇党委副书记胡剑霖表示,今年"五一",西溪南的旅游溢出效应明显,游客旅游线路拓展至西溪南全域,并延伸至琶村古街、石桥村生态湿地、坑上鸳鸯湖等地,停留时间普遍拉长两倍以上,全域绿野仙踪旅游格局初见雏形。

"网红"变"长红"

淄博的"烧烤淄味"、哈尔滨的"冰雪奇缘"、天水的"热辣滚烫"……一批城市以各种方式在网络上出圈走红,如何让"网红"变"长红"?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需要网红,但网红不是旅游的全部。要用多元化的方式让游客感兴趣、愿意来、留得下、多消费。"西溪南就在这么干。

今年春节,系列特色年庆活动让西溪南"有看头",年味市集美食飘香,露营场上民谣乐队激情驻唱,百名青年联谊互动,热闹非凡;2月3日,西溪南、西递、南溪南三个友好乡村的村长和志愿者,带着特色农产品,扮成本地历史名人,与抵达黄山北站的游客游戏互动,让八方游客面对面感受到黄山的好客、徽州的温馨;3月10日,一场中外村庄的国际村BA在西溪南开打,亮出"乡村会客厅"的国际范,参赛双方是西溪南村与荷兰羊角村代表队,作为全省首个国际友好村镇,双方约定,将从活动到业态再向产业拓展,展开全方位合作;4月17日,"国际体验官"漫步西溪南,沉浸式体验现实版的"绿野仙踪"。

一场场活动更加立体展现了西溪南的新形象,为游客带来美好"心"体验的同时为乡村提人气、聚流量。除了自然风光、历史人文,西溪南自带的"松驰感"给游客提供了宝贵的情绪价值,年轻化、时尚化的乡村旅游项目、玩法持续"上新",新媒体的加持为乡村"流量赋能",西溪南精准挖掘并充分显示了自身的特色底蕴,让人们看到了徽州的乡村不仅有美景美食,还有烟火、有生活、有故事、有趣味。

未来,紧抓大黄山战略机遇,从"网红"变"长红",相信西溪南将持续焕发活力、走出新路。

(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