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家庭监控合法吗?这些地方不能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家庭监控合法吗?这些地方不能装!

引用
新华网
8
来源
1.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f6ea2b9c-f5e0-45b3-88bf-3f86dad16d86
2.
https://house.hexun.com/2024-07-20/213647515.html
3.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4-03-02/doc-inakxtwy9052889.shtml
4.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36165
5.
http://www.jiankong6.com/hydt/1134.html
6.
https://www.wulian6.com/a/202307293574.html
7.
https://m.66law.cn/laws/724470.aspx
8.
https://news.dayoo.com/society/202402/29/140000_54637003.htm

近日,一则关于家庭监控引发的邻里纠纷案件引发了广泛关注。案件中,安徽省固镇县某小区的两名邻居因智能门锁摄像头产生争执。原告发现被告安装的带有摄像头的智能门锁将公共走道全纳入摄像可视范围内,甚至波及自己家中,认为这严重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及人身和财产安全,遂将被告告上法庭。

这起案件并非个案。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北京、上海、天津、湖南、四川等地均发生过类似判例。那么,在自家门口安装监控设备,真的会侵犯邻居隐私吗?家庭监控的合法性边界究竟在哪里?

01

家庭监控与隐私权保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在家庭监控的语境下,隐私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私人生活安宁,即个人在住宅等私人空间内的活动不被外界干扰;二是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信息,包括个人行踪、社交关系等。

02

邻里监控纠纷的法律分析

在上述案例中,法院认为被告安装的智能门锁虽然出于安全考虑,但其摄录范围包括门前的公共走道,甚至波及原告家中,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原告的隐私权。公共走道虽然是公共空间,但相对于社会公共空间,该走道的通行使用人员更为具体特定,正常情况下只有两家人使用。因此,个人在走道上的活动,如出入时间、频率、访客来往等信息,与私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家庭、财产的安全等直接相联系,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属于隐私权保护的范畴。

北京鼎世律师事务所主任庞理鹏指出,住户出入家门的信息通常属于个人隐私范畴,这类信息包括个人的出入时间、频率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等,它们反映了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私人事务。如果这些信息未经授权被收集、使用或泄露,就可能对个人的生活安宁和隐私安全造成威胁。

03

实践中的困境与解决方案

目前,智能门锁、智能猫眼等带有摄像功能的设备在购物平台上可以随意买到,且销量可观。然而,这些设备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隐私保护问题。例如,一些智能门锁的录像功能无法主动关闭,或者关闭程序复杂,给用户带来困扰。

在处理此类纠纷时,法院通常会采取一种精细化的调控策略,即保留智能门锁中对于保障基本安全至关重要的功能,同时关闭或限制可能过度侵入他人隐私的部分。这种做法既维护了住户的安全利益,又充分尊重并保护了相邻方的隐私权。

04

法律法规的完善方向

目前,我国关于家庭监控设备使用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例如,现行的国家标准GB 21556-2008《锁具安全通用技术条件》和公安部发布的《电子防盗锁》(GA 374-2019)等行业标准,均未对带有摄像功能的电子锁的拍摄范围、触发条件、个人信息使用等隐私安全及保护问题设立明确标准。

未来,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监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规范,划定合理的监控范围
  2. 强化设备制造商的责任,要求其在产品设计中充分考虑隐私保护
  3. 建立数据保护机制,规范监控资料的存储、使用和销毁
  4. 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为隐私权受到侵犯的个人提供有效救济途径
05

实用建议

对于计划安装监控设备的住户,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1. 事先与邻居沟通,告知监控设备的安装位置和监控范围,争取获得理解和支持
  2. 调整监控设备的角度和参数,确保仅覆盖必要的公共区域,避免拍摄到邻居家的私人空间
  3. 选择可调节监控范围的产品,避免过度监控
  4. 加强数据保护意识,确保监控资料的安全,定期删除过期资料
  5.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家庭监控设备的普及是科技进步的体现,但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保护隐私,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期待通过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公众意识的提升,能够找到安全与隐私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