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废水排海:真相揭秘
福岛核废水排海:真相揭秘
2024年2月28日,日本正式开始排放第四批福岛核污水,预计将持续17天,排放量达7800吨。这是2024年福岛核电站排放的首批核污水,与前三次排放量大致相同。短短半年时间,将有超过3万吨核污水流入太平洋。根据东京电力公司(东电)公布的最新排放计划,2024年度(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拟分7次排出5.46万吨核污水,是2023年度的约1.7倍。
福岛核废水主要来自核电站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废水,如核反应堆冷却水。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放射性元素,如碳、铀、钚、铯、锶、碘、钴、镭、氚等重金属放射性元素以及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其中,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例如碳-14、碘-129等,很多放射性核素目前尚无有效处理技术。
为处理这些核废水,日本采用了多核素去除设备(ALPS)。该设备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然而,ALPS技术存在明显局限性:尽管能去除大部分放射性物质,但无法完全清除氚等元素,且其长期可靠性存疑。此外,排海前的检测存在延迟问题,可能导致不合格的核污染水被排放入海。通过混合降低浓度的方式可能掩盖高浓度污染,而非真正解决问题。
这一行为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外交部批评日本单方面行动,强调此举将危害全球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呼吁日本重新考虑并接受国际监督。韩国政府和民间组织担心核污染水扩散至本国海域,强烈反对日本的决定。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指出,日本的行为可能开创危险先例,要求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平台进行更广泛的协商。
尽管面临诸多质疑,日本政府和东电仍执意推进核污水排海计划。然而,频发的安全事故引发外界对排放设备安全性的担忧。2024年2月7日,福岛核电站一处核污水净化装置发生泄漏,约1.5吨核污水流出并渗入土壤,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总量高达66亿贝克勒尔。此外,核电站工作人员被核污水溅射、用于输送核污水的水泵压力降低、过滤器堵塞等问题也时有发生。
日本国内反对声音持续高涨。福岛县常磐市居民织田千代等人发起“不要再污染海洋!市民会议”这一市民团体,定期组织反对核污水排放的示威和学习等活动。福岛县内外的居民、渔业从业者等向福岛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停止核污水排海。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也明确表示反对将核污水排放入海。
面对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国内民众的反对,日本政府和东电却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反而不遗余力地宣传核污水是“处理水”,并认为“稀释并排入海洋是安全的”。然而,正如福岛县浪江町渔民高野武所言:“无法预测排海对海洋的影响将会持续多久,我希望子子孙孙都能在这片海域生活,我现在仍然希望他们(日本政府和东电)能停止排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