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古城新貌:千年古塔与宋代园林的华丽转身
定州古城新貌:千年古塔与宋代园林的华丽转身
2024年9月,经过长达15年的精心修复,中国现存最高的砖木结构古塔——定州开元寺塔,终于重现昔日辉煌。这座被誉为“中华第一塔”的古代建筑,不仅是定州的地标,更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巅峰之作。
开元寺塔始建于北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设计高度达27丈(约83米),相当于现代30层楼的高度。在少有高层建筑的古代,这座塔堪称当时的“摩天大楼”。从1001年开工,到1055年竣工,整整历时54年,凝聚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汗水。
塔身采用八角形楼阁式设计,由塔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十一级塔身从下至上按比例逐层收缩,每层四面开门,四面设盲窗。塔心柱贯穿全塔,不仅增强了结构稳定性,也使得整个塔体异常坚固。据《定州志》记载,站在塔顶可东观碧海连天,西看嘉山虎踞,北视滱水龙盘,南眺银河茫茫,百里风光尽收眼底。
然而,历经千年沧桑,这座古塔也遭遇了多次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清光绪十年(1884年),塔的东北角从上至下全部倒塌。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进行了多次维修,但直到1988年,国家文物局才启动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修复工程。这次修复历时15年,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不仅修复了塔体,还保留了宋代壁画等珍贵文物。
就在开元寺塔完成修复之际,另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众春园重建项目也正式完工。众春园始建于北宋,是中国较早的官民同赏园林,由北宋名相韩琦命名,取“偕众同春,与民同乐”之意。历史上,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代皇帝西巡时都曾在此驻跸。
重建后的众春园占地458亩,以韩琦《定州众春园记》为蓝本,采用“一核”“两环”“三区”的总体布局,重现了宋代园林的山水意境。园内重点打造了韩苏祠、雪浪亭、驻春阁、清韵轩、熙然台、御书院、百花池、悠然山等“众春八景”,每一处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增强游客体验,众春园还引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在韩苏祠内设置了9处全息成像场景,通过虚拟技术让北宋名相韩琦与游客进行“隔空对话”,讲述历史故事。同时,园内还配备了游客服务中心,提供餐饮、住宿等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开元寺塔的修复和众春园的重建,不仅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体现了定州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这两处景点的焕新亮相,不仅提升了城市的颜值,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元的旅游选择,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