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最重要的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最重要的事》
引用
腾讯
1.
https://view.inews.qq.com/a/20240915A04Z2Z00
你是否经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事情做不完?你是否在忙碌中迷失了方向,忘记了初心?你是否渴望过上更有意义、更有效率的生活?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本书《最重要的事》(The One Thing)可能会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
如何从繁忙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中解放出来?
答案是:有目的的生活,为优先事务而生活,高效地生活。
我发现:我们想得太多,计划得太多,对工作和生活都分析得太细。
结果,投入大量的时间既无效果,也不利于健康。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其实和成功关系不大。
我们不懂得管理时间,实际上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做的所有的事,而在于我们能够做好的关键的几件事。
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 重要的事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罗斯·加伯
- 帕累托法则:20/80认为,少量的原因、投入、付出常常产生大量的结果、产出、回报。
- 正确看待待办事项清单:不要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应该做完,把应该做的事情从里面筛选出来,找到那件最重要的事。
- 我们的大脑平均每天承载4000次的“灵光一现”,但新想法从产生到注意力转移需要14秒,同时做两件事是可能的,但同时专注于两件事这是不可行的。同时处理几件事会降低我们的效率和反应速度。
- 自律、坚持和习惯的关系:我们需要的不是坚持,而是习惯,养成习惯,需要自律。自律不是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只需要去做对的事,而不是做对每件事。
- 不要试图成为一个完全自律的人,养成一些有用的好习惯,并用自制力去强化这些习惯。培养一个习惯平均需要66天,所以别太早放弃。
- 意志力,是需要管理的。珍惜每天有限的意志力,在每天意志力最强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
- 生活是一个寻求平衡的过程。平衡的问题实际上是优先顺序的问题。找到最重要的事和其他事,把那一件最重要的事做到极致,其他事情过得去就好。
- 抛开琐碎的事情,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问题上。你可以尝试问问自己:我做了哪件最重要的事,才让生活变得更简单或让其他的事都不再必要了?关键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大局和焦点。
关于大局的问题:我要做的哪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关于焦点问题:我现在要做的那件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大局的问题就像指南针,焦点的问题就像撬动地球的那个“支点”。 - 我们不能决定未来,但我们可以决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正是这些习惯决定了我们的未来。--亚历山大
- 取得卓越成就的三个要素:目标、优先事务、生产力。在这三个要素的影响下,最重要的那件事也就被分成了两种:一件大事和一件小事。
一件大事指的是你的目标,一件小事是指行动过程中做事的轻重缓急。 - 怎么找到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利用倒推法。
先找到你的长期目标,然后倒推每一个周期的目标,倒推至当下,你或许有很多“重要的事”,但只有一件最重要,那件事就是你的优先事务,找到之后,下一步就是立即行动。 - 为了更加高效,你需要留出空闲时间,留出做优先事务的时间,留出做计划的时间。然后对自己负责。
- 生活的目的不在于找到自己,而在于创造自己。--萧伯纳
最后:
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你从混乱的生活和工作中脱离出来,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结果,为你的目标增加动力,减少压力,重新找到正能量,真正掌控生活。
热门推荐
讲真,杭州是个巨大的MCN
2019年企业重大危机应对案例研究报告:华为芯片断供事件(72页)
探秘全球海鲜宝库:带你领略世界四大渔场的壮丽与危机
程序员职业发展中要避免的11大误区
U-Net:生物医学图像分割的卷积神经网络架构详解
如何打保龄球|初学者指南
上海20所潜力小学大盘点:部分已发布2025学位超额预警
广东电影出海观察:让广东制作抵达更远的异乡
智子疑邻译文的深度解读
以旅游为载体 让春节文化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气功外气的抗肿瘤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机理的实验研究
看完这些情况,谁还敢给娃用炉甘石止痒?
2025年外资银行行业分析:机遇与挑战并存
如何认识这个世界?构建认知体系
紫薇斗数与八字命理:谁更准确?
白酒业的2024年,攻守与调整并行
匠心独运,文化深植 —— 在《牧神记》动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子女长大后会越来越不孝顺的原因,大多是父母自己造成的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新冠变异预测模型,成功预测多个已知变异株
生半夏的毒性如何去除
漫步洛阳西大街:千年古街的古今繁华
PS2上有哪些小众却值得玩的RPG游戏?错过还真是玩家的损失!
格瓦斯喝多了有什么危害
父母欠债,子女该不该还?深度解析家庭责任与个人选择
国家悖论:探讨现代国际关系中的复杂性与挑战
主唱之后再招募总经理,黑豹乐队四十而不惑
中国算力产业:现状与未来五年发展趋势
我们每天用的卫生纸,正在"缩水"
卡路里生意经:60后在运动,Z世代在“养生”|新健身观察
探索杭州美食:美食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