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展火爆出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王羲之《圣教序》书法展火爆出圈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1679385_121119379
2.
https://www.sohu.com/a/758877444_121398522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5A05L5Q00
4.
https://www.sohu.com/a/824821845_121124712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4075629747505002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N6QBV60514VK4K.html
7.
https://lib.sustech.edu.cn/2024/0923/c29a7747/page.htm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04/20/41212772_1122343597.s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24/23/41212772_1127059340.shtml

近日,一场以王羲之《圣教序》为主题的书法展览在深圳市书法院盛大开幕,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前来参观。作为唐代怀仁和尚集王羲之书法艺术之大成的作品,《圣教序》以其严谨的结构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广泛赞誉。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圣教序》的原帖复制品,还通过多媒体技术让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其书法特点,如横的角度变化、疏密处理以及上下位置错位等技法。不少观众表示,这次展览让他们对王羲之的书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欣赏。

01

《圣教序》的背景与历史地位

《圣教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是唐太宗为表彰玄奘法师赴印度求取佛经,翻译佛经要籍而写的序,太子李治(高宗)为之作记,后由长安弘福寺僧怀仁遴选所能见到的王羲之书迹集摹而成此碑。该碑刻成于唐咸亨三年(672年),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是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碑刻之一。

02

外拓内擫:独特的笔法特征

《圣教序》最显著的书法特点是其外拓内擫的笔法。外拓和内擫是中国书法中两种重要的用笔技法:

  • 外拓:指运笔时向外拓展,线条显得开张、奔放,多见于大令(王献之)的作品,表现出姿态万千的艺术效果。
  • 内擫:则是向内收敛的用笔方式,线条严谨而森严,以右军(王羲之)为代表,展现出法度森然的风格。

在《圣教序》中,这两种技法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其线条既严谨内敛,又不失灵动飘逸,充分展现了王羲之书法的精髓。这种内外兼修的用笔方法,赋予了书法作品更丰富的表现力。

03

晋府本《圣教序》:珍贵的版本传承

本次展览展出的《圣教序》是明晋王府旧藏的北宋拓本,一般称晋府本《圣教序》或莫文骅本《圣教序》,是张彦生与王敏先生鉴定、题跋过的北宋拓早期善本,宋锦面,经折装,宋粗皮麻纸浓墨毡拓,帖面雅洁如新,笔画瘦劲生动。

该版本具有以下特点:

  1. 装帧形式:保留了宋代经折装的原始装帧形式,可以完整展开,展现作品全貌。
  2. 纸张材质:采用宋代粗皮麻纸,纸张坚韧,保存状态极佳。
  3. 装潢特色:封面采用宋代锦面,体现了宋代装潢的精湛工艺。
  4. 鉴藏印记:帖面上有“晋府图书”“敬德堂图书印”等明代晋王府的收藏印,见证了其流传历史。
04

历史传承与文化价值

晋府本《圣教序》的流传过程颇具传奇色彩。该本最早为明代晋王府收藏,后经江方衔、莫文骅等名家递藏。1962年,近代收藏家、军事家莫文骅先生在青岛旧书店觅得此本。回京后,特请碑帖专家张彦生先生为之鉴定,张先生对其评价极高“粗皮麻纸,拓工纸墨粗,蜡光如新,与陈文伯藏明晋府本略同,此本开卷雅洁如新,北宋早期所拓,同时装裱,明晋府藏,可称三绝。”

05

对后世的影响

《圣教序》不仅展现了王羲之书法的精髓,还为后世提供了学习内擫笔法的经典范本。许多书法家从中汲取营养,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正如著名书法家张惠臣所言:“《圣教序》是学习书法的必修课,更是研究中国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此次展览不仅让观众近距离欣赏到《圣教序》的艺术魅力,更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样的展览,我们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