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排湾族经典美食:芋头与酸肉的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排湾族经典美食:芋头与酸肉的智慧

引用
1
来源
1.
https://greenmedia.today/article_detail.php?cid=241&mid=1253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难以忘怀的家乡味,对作者来说,那就是母亲的"蔬菜树豆酸肉汤"(siyav pinu ljacengan ada pu’k ada valeng):一道来自屏东来义乡中排湾族的经经典家常料理。

以酸肉(valeng)为灵魂,展现了排湾族的腌渍智慧。酸肉由猪五花肉涂抹盐巴与芋头粉后发酵而成,汤头咸酸甘甜,并加入树豆、季节蔬菜与刺葱嫩叶,风味层次丰富,"蔬菜树豆酸肉汤"是部落聚会时不可或缺的大锅汤。


这不仅是一道中排湾来义系妇女一定要学会的汤品料理,更是蕴含着排湾族人延续祖先智慧、珍惜食材的深厚文化底蘊。

排湾族独特的食材:酸肉与芋头干

小时候看母亲取出酸肉煮成汤品的过程,作者也就习惯这般的酸肉气味,甚至爱上这道咸酸又甘甜的汤品料理。这道汤品的灵魂数在于"酸肉"(valeng),它源自排湾族独特的腌渍技术(djemaung)。族人会将带点油脂的猪五花肉均匀抹上盐巴和芋头粉(balju),放入桶中密封,置于阴凉处发酵。经过1到2个月,甚至1年后的酸肉散发出醇厚的酒香与芋头干的清香,这不仅是一种保存食物的智慧,也是风味的艺术。

每逢亲戚朋友一有拜访或婚丧喜庆时,母亲就会煮这道汤品。部落ina煮汤时,总会先将树豆煮烂作为汤底,再放入整块酸肉汆烫去盐,待发酵风味渗入汤中后,切片回锅。最后加入当令蔬菜如龙须菜、高丽菜或野苋菜,以及芋头干、刺葱(tjiana)嫩叶和姜丝提味,汤头咸酸甘甜,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上:酸肉:将带油脂猪五花肉均匀抹上盐巴和芋头粉,放入桶中密封,置于阴凉处发酵。下:蔬菜树豆酸肉汤:先将树豆煮烂作为汤底,再放入整块酸肉汆烫去盐,待发酵风味渗入汤中后,切片回锅。最后加入当令蔬菜,以及芋头干、刺葱嫩叶和姜丝提味。

芋头干的智慧:保存与烘烤的艺术

饮食记忆不仅包含传统料理的味道和形式,更承载着族人们深厚的情感链接。制作"蔬菜树豆酸肉汤"这道汤品,首先就要先认识芋头干(aradj)。

在中排湾来义系族人的记忆里,山芋(vasa)是一年一收的主要粮食作物(注),相较于小米更易种植及收成。为了方便将收成山芋,族人发展出独有的芋头窑(lje'u),每座山芋农田中,都会有一座芋头窑,族人利用梯形式的烘烤架,将完成分类的山芋(vasa)进行长时间烘烤(zemapa),一天一夜甚至好几天的烘烤,使其失去水分、不易腐坏,并烘制成焦香十足的芋头干(aradj)。

过去,芋头干是族人因应干旱导致粮食不够时作为淀粉补充的来源,至今,演变成干粮直接食用或作为食材加入汤品里,甚至可加工做成碎粉末(芋头粉balju),用芋头粉做成芋头粉粽(cinavu,一种食物型态,食材有芋头粉、肉、假酸浆包叶等)。也因此,芋头干、芋头粉成为了族人保存粮食的重要方式。


族人利用梯形式的烘烤架,将收成后完成分类的山芋,送入芋头窑进行长时间烘烤,烘制成焦香十足的芋头干(aradj)。

经典排湾料理1:劳动与分享的象征:花生芋头粉摇摇饭〈tjinada〉

中排湾族人经典家常料理——"花生芋头粉摇摇饭(tjinada)",就是将芋头粉及花生粉混合,加点盐巴并放入冷水锅里烹煮,慢慢温火煮开,依序放入当令蔬菜。

"花生芋头粉摇摇饭(tjinada)"不仅将各种食材的营养融合在一起,也浓缩了排湾族最传统、最接地气的食材。族人享用每道料理之前,不仅有著严谨的饮食礼仪,长者会教导仅能取用自己眼前的摇摇饭,锅中食物都不可以乱搅,忌讳跨区拿取他人食用的部分。

其实,背后用意是确保族人们都能分享到食物,大家都可以吃饱。这道质朴清爽的摇摇饭,常见于田野旁,一家人劳动后,夏天炎热的天气易让人失去胃口,族人就会烹煮一大锅,可以唤起食欲。大家会围坐在一起席地而坐,一起享用来自土地的味道。


花生芋头粉摇摇饭(tjinada),在烹煮过程会为了避免锅底烧焦,使用长长的木汤匙弯曲的部分翻搅锅底,像似摇桨姿态,整个锅内充满微微的焦香味。

经典排湾料理2:很长很长的芋头粉粽〈cinavu〉

山芋、芋头干,不仅可作为淀粉补充身体营养,它的食物型态多元变化,除了因为芋头干体积小携带方便,常当成干粮直接食用,或作为食材加入汤品,还可以捣碎成芋头粉(balju),做出另外一种部落常见的经典食物——"芋头粉粽(cinavu pinu balju ada vutjur)"。

"芋头粉粽(cinavu)",形式很像汉人的粽子,不过呈长条型。它是来义系排湾族人于各种场合活动皆可制作食用的食物。族人在婚丧喜庆活动时,大家都互相协助帮忙完成工作,为了感谢亲朋好友的帮忙,族人会做成约30公分以上甚至更长的芋头粉粽,用意是拿到芋头粉粽的族人可以带回家分切给家里人享用,并不会制作成小小一条供一人享用,由此可看出,族人非常重视知恩之情。

另外在一些传统祭仪活动,族人会将白色网织状的猪肠衣拿来包裹芋头粉、猪五花肉,再用黄槿叶包覆,它有著特别的排湾族语名称叫inalic(衣那里织),仅提供家中长者及祭仪中处理猪隻的族人食用,是族人日常生活与祭仪中最特别的食物。


芋头粉粽(cinavu):以芋头粉、猪五花肉、假酸浆叶,还有固定内馅如血桐、黄槿叶、月桃叶、五节芒等外包叶,再以月桃茎鞘纤维线作为绑线。

经典排湾料理3:用力制作的经经典点心:山芋麻糬〈cinu’ulj〉

"山芋麻糬(cinu’ulj)"是一道受欢迎的芋头点心料理。通常,这道点心会出现在一些需要协力帮忙的场合活动里,例如建造石板家屋需仰赖亲戚与部落左邻右舍的帮忙,山上取材时必须聚集大家的力量才能完成这般的浩大工程,一同将沉重的建材搬下山,这时妇女就会在家屋等候同时准备费工的点心"山芋麻糬(cinu’ulj)"。

"山芋麻糬(cinu’ulj)"不像是糯性很强需要多次咀嚼的米制麻糬,扎实口感,外头包裹的花生颗粒提供有层次的口感,加糖和加盐都可以,裹成小颗有份量,能快速补充能量,是很棒的下午茶点心。在以前,男性族人用很多力量建造的家屋,妇女则是用很多力气制作的点心,敲打之间导引著彼此对部落未来的期待,cinu’ulje亦象徵著族人紧密生活、努力团结的滋味。

山芋麻糬〈cinu’ulj〉:剥皮取出熟芋用木杵臼捣成泥,将成团芋泥搓揉成圆球,均匀裹上颗粒状花生粉,有时会在花生粉里加盐或糖,再将裹好圆球放置在竹编食器kadjapar中。

留住土地的味道,传承食物背后的情感与文化

这些来自土地的味道,不仅饱含排湾族人对食材的珍惜,也饱含著对家乡的深情。

无论是充满力氣的"山芋麻糬"、滋味浓郁的"芋头粉粽",还是家常的"花生芋头粉摇摇饭",透过食物可以看见一个地方的人文风土,也影响著地方的面貌,ina们之于对土地的那份情感努力做出樸拙的傳統料理,正傳遞在日常之間,何其有幸能品嚐跟學習,因為有人食、才有人種,封存的飲食記憶會再次流動著。

这些来自土地的味道,不仅饱含排湾族人对食材的珍惜,也饱含著对家乡的深情。(图:芋头粉粽(cinavu)的制作过程其中一部分步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