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只此青绿》:千里江山如何炼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只此青绿》:千里江山如何炼成?

引用
新浪网
9
来源
1.
https://news.sina.com.cn/zx/gj/2024-12-03/doc-incyezvp1402746.shtml
2.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50106/herald/a615e8f58680fb4fe3f53ef8848924d7.html
3.
https://www.1905.com/mdb/film/2258002/
4.
http://www.dfyanyi.com/
5.
https://m.weibo.cn/p/index?extparam=%E5%AD%9F%E5%BA%86%E6%97%B8&containerid=1008081b7551c367b8d4f4b285b224316b05ed&luicode=10000011&lfid=1005057437699624&featurecode=newtitle%E8%BF%99%E4%B9%88
6.
https://m.weibo.cn/u/1796888033?featurecode=newtitle%0A%E6%AC%A2%E8%BF%8E%E5%85%B3%E6%B3%A8BEJ48+TEAM+B+%E5%89%AF%E9%98%9F%E9%95%BF+%E5%88%98%E5%A7%9D%E8%B4%A4%0A%E4%B8%80%E4%B8%AA%E4%B8%B0%E5%AF%8C%E4%BC%9A%E7%8E%A9%E7%9A%84%E5%81%B6%E5%83%8F%E3%80%82%0A%E5%BE%AE%E5%8D%9AID%EF%BC%9ABEJ48-%E5%88%98%E5%A7%9D%E8%B4%A4%0A%0A%E6%AC%A2%E8%BF%8E%E5%85%B3%E6%B3%A8%E5%88%98%E5%A7%9D%E8%B4%A4%E5%BA%94%E6%8F%B4%E4%BC%9A%0A%E5%BA%94%E6%8F%B4%E4%BC%9A%E5%BE%AE%E5%8D%9AID%EF%BC%9ABEJ48-%E5%88%98%E5%A7%9D%E8%B4%A4%E5%BA%94%E6%8F%B4%E4%BC%9A
7.
https://news.pku.edu.cn/xwzh/6c49613475c84a30adba2f83a8a73c4f.htm
8.
http://www.news.cn/ci/20240826/6eab0ce0dfd04d8f99f4640ca17b2f21/c.html
9.
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410/82624432.html

2025年1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首次登上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大卫寇克剧院的舞台,四场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这部以中国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的舞蹈诗剧,不仅在国内掀起观演热潮,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01

从名画到舞台:一场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

《只此青绿》的创作缘起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这幅长1191.5厘米、高51.5厘米的巨作,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画作以青绿设色,描绘了连绵起伏的山峦和浩渺的江河,展现了北宋时期的山水画技法之大成。

如何将这幅静态的画作转化为动态的舞蹈?总编导周莉亚和韩真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提炼出“青绿”这一核心意象。在剧中,“青绿”不仅是一种颜色,更象征着山石之美和工匠精神。通过演员孟庆旸的精湛表演,这个符号性的角色以时而冷冽克制、时而苍劲有力的舞姿,生动诠释了天地之间的山石之美。

02

艺术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只此青绿》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艺术创新。该剧突破了传统舞蹈的局限,将舞蹈、音乐、舞台设计等元素完美融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

舞台设计上,运用同心圆转盘象征时间流转与空间变换,将展卷人与千年前的希孟相连,展现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服装设计则融入宋代美学,色彩淡雅而考究,面料选择反复推敲,力求在简约中体现宋朝风韵。

音乐创作上,作曲家吕亮量身定制配乐,既保留宋代音乐的古朴气质,又贴近当代审美。他从制墨等传统技艺中汲取灵感,将现实中的声音融入音乐,让观众仿佛置身于宋代的青绿山水间。

03

市场化运营: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

《只此青绿》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艺术创新上,更在于其市场化运营的突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兼董事长景小勇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该剧的成功源于三大因素:顺应时代需求、强强联合的创作团队、深入全面的市场运营。

在创作初期,团队就意识到仅靠财政拨款难以支撑高质量的艺术创作。于是,他们创新性地引入社会资本,与民营企业域上和美合作。企业投入1000多万元创作费,而演艺集团则以品牌和主创资源作为交换。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更为作品的市场化推广奠定了基础。

在营销策略上,团队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推广。据统计,《只此青绿》相关内容在多媒体平台上的传播量已超过百亿级。同时,团队还开发了文创衍生品,与多家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将资源拓展到相关领域。

04

文化传承: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只此青绿》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表达。该剧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模仿和再现,而是深入挖掘《千里江山图》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舞蹈、音乐、舞台设计等多种艺术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正如景小勇所说:“没有《千里江山图》就没有《只此青绿》,我们站在传统文化的肩膀上,结合时代要求,才能创作出这部作品。”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正是《只此青绿》能够打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关键所在。

05

未来展望:从舞台到银幕,从国内到国际

《只此青绿》的成功并未止步于舞台。2024年10月,同名电影《只此青绿》上映,以更自由的视角、更绚丽的光影、更丰富的想象力,为观众展现《千里江山图》的壮美。同时,该剧的海外巡演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不仅在美国掀起观演热潮,还计划在更多国家和地区上演,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从一幅画到一部剧,从一个创意到一个现象级文化IP,《只此青绿》用创新的艺术形式和市场化运营策略,成功地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它不仅是一次艺术创作的成功,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