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嘌呤饮食新指南:不只是少吃肉,这些饮品也要当心
低嘌呤饮食新指南:不只是少吃肉,这些饮品也要当心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这是我国最新版的权威指南,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提供了全面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其中,低嘌呤饮食依然是控制尿酸的重要手段,但最新研究发现,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高嘌呤食物,一些看似健康的饮品也可能暗藏风险。
果糖:低嘌呤饮食的新风险点
传统观念认为,只要避免酒精、海鲜和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就能控制尿酸水平。然而,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发现:果糖,这种广泛存在于水果、果汁和甜饮料中的天然糖分,竟然也是导致尿酸升高的重要因素。
香港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饮用含果糖的碳酸饮料会显著增加尿酸水平,风险可升高300%。这是因为果糖在体内代谢时会大量消耗ATP(细胞能量),进而促进尿酸生成。与之相比,其他糖类的代谢过程则不会产生如此显著的影响。
科学解读:低嘌呤饮食的最新建议
根据2024年版指南,低嘌呤饮食的核心原则包括:
食物多样,限制嘌呤:每天摄入的食物品种应不少于12种,每周不少于25种。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以低嘌呤膳食为主。
蔬奶充足,限制果糖: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乳制品摄入量应达到300毫升以上。限制果糖含量高的食品,如含糖饮料、鲜榨果汁等,但水果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对降低尿酸有益,因此每天可适量摄入200-350克水果。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3000毫升,维持尿量大于2000毫升。各类酒类都会增加尿酸水平,应严格限制。
科学烹饪,少食生冷:采用少盐少油的烹饪方式,避免油炸、煎制等高脂烹饪方法。腊制、腌制或熏制的肉类不宜食用。
实用建议:如何落实低嘌呤饮食
食材选择:
- 高嘌呤食物:动物内脏、部分海产(如沙丁鱼、凤尾鱼)、浓肉汤等应完全避免。
- 中嘌呤食物:各类畜肉、禽肉、多数淡水鱼等,在痛风急性期应避免,病情稳定时可少量食用。
- 低嘌呤食物:大多数蔬菜、水果、精米白面等可以放心食用。
摄入量建议:
- 肉类:无痛风发作时每日不超过100克,急性期控制在50克以内。
- 水果:选择果糖含量低的水果,如青梅、黄瓜、椰子等,每天摄入200-350克。
- 奶制品:每天至少300毫升,选择低脂或脱脂产品。
注意事项:
- 避免食用过多含糖饮料和高果糖水果,如苹果、橙子、龙眼等。
- 烹饪时避免使用过多盐、糖和香辛料,减少调味品的使用。
- 选择白肉(如鸡肉、鱼肉)优于红肉(如牛肉、羊肉),瘦肉优于肥肉。
结语
低嘌呤饮食是控制尿酸水平的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饮食调整只是管理的一部分。保持健康体重、规律运动、充足水分摄入同样重要。同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建议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可以有效控制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