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行政区划变迁:红安与新县的故事
麻城行政区划变迁:红安与新县的故事
麻城市,这座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的县级市,不仅是长江中游北岸的重要节点,更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麻城总面积3747平方千米,下辖3个街道、15个镇和1个乡,常住人口约87.35万,是国务院批复定位的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湖北省确定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县市、“百强储备”县市。
麻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麻城县正式设立,属黄州府管辖。此后,麻城的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迁。明朝时期,麻城县的部分区域被划出,建立了黄安县(今红安县)。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正式批准建县,割麻城的太平、仙居两乡20里甲(110户为里,里分10甲),黄陂的滠源乡8里甲,黄冈的上中和乡12里甲为新建县所属,定名新安县,不久改为黄安县。
新中国成立后,麻城县的行政区划再次发生重大变化。1947年,从麻城、光山两县析置新县,1952年改属河南省。1986年,麻城县撤县设市,仍属黄冈地区。1995年12月,随黄冈地区改为地级市,由黄冈市代管。
这些行政区划的变迁,不仅影响了当地的行政管理,也深刻地改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红安县,作为“中国第一将军县”,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新县的设立,则进一步优化了区域资源配置,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如今的麻城市,交通便利,拥有106国道、大广高速、沪蓉高速以及京九铁路、沪汉蓉铁路等重要线路。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49亿元,比上年增长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8.1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87.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84.91亿元。
麻城市作为《孙子兵法》中柏举之战的古战场,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区、“黄麻起义”策源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发生地,走出了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等49位共和国将军,被称为“全国将军第一乡”;也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其“孝感乡”是“湖广填四川”的起始地和集散地,巴蜀公认的“祖籍圣地”。境内景点众多,如大别山红军公园、龟峰山风景区、麻城孝感乡文化园等景观。
麻城的行政区划变迁,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从明清时期的县治调整,到近现代的革命斗争,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区域规划,每一次变迁都凝聚着历史的智慧和人民的奋斗。今天,麻城市正以崭新的姿态,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