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引领饮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国标引领饮料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料生产卫生规范》,这一标准的出台,不仅为饮料生产提供了更加严格和细致的指导,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安全、更健康的饮品选择。
新标准带来全方位升级
新标准对饮料的定义进行了明确:用一种或几种食用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经加工制成定量包装的,供直接饮用或冲调饮用、乙醇含量不超过质量分数为0.5%的制品。同时,新标准还特别强调不适用于包装饮用水。
在微生物限量方面,新标准根据菌落总数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结合行业生产现状,对饮料产品的微生物限量要求进行了修订。其中,对固体饮料的菌落总数要求m值(最小值)统一修订为10000,并明确菌落总数指标不适用于添加了需氧和兼性厌氧菌种的活菌(未杀菌)型饮料。
此外,新标准还对适用的理化指标产品类型进行了修订。锌、铜、铁指标要求适用范围由“金属罐装果蔬汁饮料”修改为“金属罐装果蔬汁类及其饮料”。同时,将“浓缩饮料”概念替换为“饮料浓浆”,以更好地契合当前食品安全标准对产品的分类。
标准升级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标准的实施,对饮料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推动了企业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例如,元气森林湖北咸宁工厂采用无菌碳酸生产线,可以更大限度保留产品风味、口感、营养,从而实现全线产品不添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化学防腐剂。
另一方面,新标准也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娃哈哈、农夫山泉、崂山矿泉水等企业纷纷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评选的“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
在绿色发展方面,多家饮料企业被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的“绿色工厂”名录,体现了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趋势。
消费者受益于更高品质的产品
新标准的实施,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消费者。以乳酸菌饮料为例,新标准要求添加乳酸菌的活菌(未杀菌)型产品在标签上要标示“乳酸菌含量”,且乳酸菌数应≥106CFU/g(ml)。这一规定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的活性成分含量,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同时,新标准还对产品标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例如,需要冷藏或冷冻贮存和运输的产品,必须在标签上标示贮存和运输的条件要求。这不仅保障了产品的品质,也提高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行业迎来新机遇
在新标准的推动下,饮料行业呈现出多元化、健康化、功能化的发展趋势。无糖茶饮、椰基饮品等健康产品快速增长,满足了消费者对低糖、低卡路里饮品的需求。同时,功能性饮料的销量也在持续增加,体现了消费者对“专业”“有用”饮品的追求。
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饮料类商品零售额达到1564亿元,同比增长5.6%,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的增速。这一数据充分说明,新标准的实施不仅没有限制行业发展,反而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激发了更大的市场活力。
展望未来
随着新标准的全面实施,我国饮料行业必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企业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消费者也将享受到更多安全、健康、美味的饮品选择。在这个过程中,监管部门、企业和消费者将形成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我国饮料行业迈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