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主要五大门派你了解多少?
道教的主要五大门派你了解多少?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自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以来,历经千年发展,形成了众多派系。其中,正一道、全真道、真大道教、太一道以及净明道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五大派系。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道教派系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
正一道:五斗米道的传承
正一道,原名为五斗米道,后又称天师道。顾名思义,只需献上五斗米,便可拜师学道。这一派的开山祖师乃是东汉时期的张道陵,其掌门人被誉为天师,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张天师。正一道的祖庭位于江西龙虎山,而张道陵的仙迹则遍布各地,如洛阳北边的邙山、四川的青城山等。最终,他在龙虎山设立天师府,将这一传统世代相传。正一道以符箓为主,历史上融合了多个道教符箓派,可谓集符箓之大成。相较于其他派系,正一道的戒律并不严苛,道士们可以享用肉食,但须遵守“四不吃”的原则——即不食用牛肉、鸿雁、乌鱼和乌龟。此外,正一道的弟子们可以步入婚姻殿堂,甚至可以在家中以居士的身份修行,这一特点使其深受人们的推崇。
全真道:内丹学的修炼
全真道的创始人是王重阳。若细说起来,全真道有五大祖师,他们分别是太祖太上老君老子、始祖东华帝君王玄甫、教祖王重阳帝君、宗祖丘处机真君以及中兴之祖王常月真人。全真道注重内丹学的修炼,并因此衍生出多个派系。与正一道截然不同,全真道的戒律颇为严格,道士们需禁食肉食、禁饮酒类,仅以素斋为食,而且不得结婚,其修行方式与出家无异。大多数全真道士选择在深山的道观中潜心修行。全真教义强调儒释道三教的平等与合一。
真大道教:苦节危行的教义
真大道教,原名大道教,由沧州的刘德仁创立,道号为无忧子。据《通鉴辑览》记载,真大道教始于金季道士刘德仁。该教派以苦节危行为核心要义,不妄取于人,亦不苟侈于己。经过五代传承至郦希诚时,他居于燕城天宝宫,受到宪宗的赏识,从而正式将教派命名为真大道。刘德仁在年仅二十余岁时便受太上老君传道,由此创立了真大道。在元朝时期,真大道主要在中国北方流传,后来并入全真道。
太一道:符箓济世
太一道的创始人为卫州的萧抱珍,创立于金熙宗天眷年间。太一道以符箓著称于世,与天师道相似,尊老子为始祖。据《重修太一广福万寿宫碑》记载,萧抱珍在得道后便以仙圣所授的秘箓济世救人,其祈禳词禁无不立见成效。然而,时至元朝,太一道逐渐衰败,最终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
净明道:忠孝为本
净明道,亦称净明忠孝道,起源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直至元朝初年,道士刘玉清对“净明法”的教法教理进行了系统整理,并著有《净明忠孝全书》,从而正式创立了净明道。该派尊许旌阳为祖师,偏重于符箓的修炼。在元朝和明朝时期,净明道的影响颇为深远,但随后逐渐式微,最终消亡。
道教自创立以来便分为众多派系,上述五大教派仅为其中影响较大的几个。除此之外,还有数不胜数的小道派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本文原文来自360do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