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维修政策引争议:新部件只保90天,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苹果维修政策引争议:新部件只保90天,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2024年,苹果公司终于向第三方维修商低头了。
这一转变源于美国俄勒冈州通过的"SB 1596"法案,这是全美首部禁止数码设备厂商使用序列化解决方案的法律,直接针对苹果公司的维修限制政策。面对法律压力,苹果不得不做出让步,解除了对电池和屏幕两大关键配件的维修限制。
这一变化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过去,苹果对第三方维修设置了重重障碍。例如,更换电池后不显示健康度,更换屏幕后原彩显示功能失效,更换主板后指纹和人脸模组无法使用。这些限制不仅影响用户体验,也大幅提高了维修成本。
以iPhone 15 Pro为例,官方保外维修价格令人咋舌:更换电池需要809元,更换屏幕更是高达2698元。考虑到这款手机在促销期间价格已降至5000元档位,选择官方维修几乎等同于"血亏"。
然而,苹果的让步并不意味着消费者可以高枕无忧。根据苹果在中国的保修政策,更换的部件或设备仅享受原有保修期剩余时长或自更换日起90天的保修期,以时间较长者为准。这一规定引发了消费者的质疑:新更换的部件是否应该享有与新机同等的保修期?
从法律角度分析,这一做法似乎与《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存在冲突。根据该规定,在三包有效期内,移动电话机主机出现质量问题的,应由修理者免费修理,且修理后的商品应能正常使用30日以上。但并未提及更换部件的保修期可以缩短为90天。
更令人困惑的是,苹果在维修完成后明确表示,更换后的部件或产品享有90天保修期或原产品保修剩余期限,以时间较长者为准。这意味着,如果一台手机在购买10个月后进行维修,更换的部件仅能享受2个月的保修期,而不是消费者预期的完整1年保修。
这种做法显然有悖于消费者的合理期待。消费者购买的是全新部件,理应享有与新机同等的保修待遇。苹果的这一规定,实质上是在变相缩短产品保修期,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呢?首先,建议尽量选择官方维修渠道,虽然价格较高,但能确保维修质量和售后服务。其次,如果选择第三方维修,一定要确认维修商的资质和信誉,保留好维修凭证,以便在出现问题时维权。最后,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或法律途径,对不合理条款进行投诉和维权。
苹果的维修政策调整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和"维修权"运动的压力下,科技巨头正在逐步改变其垄断性的维修政策。但要真正实现公平合理的维修服务,还需要更多法律和政策的支持,以及消费者持续的监督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