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不规律,小心你的肠道抗议!
饮食不规律,小心你的肠道抗议!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饮食不规律不仅会影响肠道健康,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浙江大学医学院王迪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揭示了小肠双向营养供给环境的核心特征及其对肠道生理功能的影响。这项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的研究,为我们理解饮食规律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饮食不规律,肠道功能紊乱的元凶
小肠是人体吸收外界摄入营养的首要场所,同时其也接受来源于肝脏等体内代谢器官产生的系统循环营养。这种“内源”“外源”配合的双向营养供给模式是小肠生理的显著特征。研究发现,营养供给失衡与肠道功能异常、免疫屏障受损、系统代谢紊乱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当饮食不规律时,肠道的双向营养供给模式会被打破。例如,不吃早餐会导致肠道在长时间饥饿后“报复性”吸收脂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发现,间隔16小时后再进食,肠道会过度吸收脂质,而这种模式与人们不吃早餐的生活方式高度相似。
肠道菌群,健康的晴雨表
肠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组合,互相依存、互相制衡,让肠道环境处于健康状态。一旦受到体内、体外环境变化的影响,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出现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的表现包括腹泻、腹胀、便秘、肠易激综合征、食物不耐受(如乳糖不耐等)、焦虑或抑郁、口臭、痤疮、湿疹、皮肤过敏等。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熬夜,以及暴饮暴食、过多摄入肉食、酸性食物、快餐方便食品、煎炸油腻食品、冷饮食品等,都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此外,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及化疗药物等的应用,也会抑制或促进部分肠道菌群生长,引起肠道菌群失调。
如何通过饮食调整改善肠道功能
优化饮食资源配置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全谷物、新鲜果蔬和豆类不仅能帮助清理肠道,还能为益生菌提供养分,促进肠道健康。
- 补充益生菌:发酵食品如酸奶、其他益生菌食品可以直接补充有益菌群,增强肠道的防御能力。
- 保持充足水分:成年人每天至少要摄入1.5升清水,有助于保持肠道内容物的适当流动,减少便秘的风险。
调整生活方式
- 适度运动: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频率,如步行、游泳或跑步等,以改善肠道活动和整体血液循环,促进肠道蠕动。
- 谨慎用药:抗生素和非必需药物都会对肠道菌群造成伤害,应减少使用。
- 缓解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对肠道功能造成直接影响。通过调节心理状态、保持充足睡眠来减轻心理压力。
饮食不规律与心血管疾病的隐秘关联
饮食不规律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油高盐饮食会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血管硬化和血管阻塞的风险。长期饮食不规律还会导致体重增加、胆固醇水平升高,并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增加心脏负担。长时间久坐会增加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内皮功能障碍的风险,从而影响心脏供血。过度的压力会导致身体分泌更多的皮质醇,这种激素会使心脏承受更多压力,增加心肌梗塞的风险。
实用建议:如何保持规律饮食
- 建立规律的饮食习惯:按时按量用餐,避免暴饮暴食
-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
- 注意饮食细节:避免过多油腻夜宵,减少快餐和方便食品的食用频率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学会缓解压力
饮食规律是维持肠道健康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维护肠道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从而提升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