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破浪而出!成都生物医药“杀出重围”制霸海外赛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破浪而出!成都生物医药“杀出重围”制霸海外赛道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ed307eda36860d83801f36745d6d48b9

成都生物医药产业正在迅速崛起,成为国际医药巨头眼中的“香饽饽”。近期,成都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接连在国际市场上斩获重大合作项目,交易金额累计高达213.88亿美元。这一系列成就背后,是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多年来的厚积薄发,展现了其在创新研发、平台建设、政策支持等方面的综合优势。

近期,创新药“成都军团”在国际市场的亮眼表现,引起了各方关注——
成都恩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恩沐生物”)和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公司(GSK)达成管线合作协议,交易潜在价值最高可达8.5亿美元。在此之前,科伦博泰、百利天恒、康诺亚相继三次创下中国ADC药物出海授权交易新纪录,授权交易金额达到213.88亿美元。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要素高度聚集,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竞逐这一未来赛道,成都具有哪些优势?何种因素促成了“大单”的达成?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一期

即使成功率只有1%
成都创新药“杀出重围”走向海外

海外广阔的医药市场,吸引着中国生物医药企业走出国门,竞相在世界各地“开疆拓土”。一系列数据表明,来自成都的药企正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

近日,葛兰素史克(GSK)发布公告称与恩沐生物达成协议,将以3亿美元的预付款从恩沐生物收购CMG1A46,这是一种临床阶段靶向CD3/CD19/CD20三抗药物。此外,恩沐生物还将有资格获得额外总计5.5亿美元的基于成功的开发和商业里程碑的付款,因此交易潜在价值最高可达8.5亿美元。

根据协议,GSK计划开发和商业化CMG1A46,重点是B细胞驱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狼疮性肾炎(LN),并有可能扩展到相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为何把手上的“香饽饽”卖掉?恩沐生物首席执行官周桢昊对此表示:“我们对CMG1A46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生活的潜力感到兴奋,并感谢GSK加速实现这一愿景。该协议进一步验证了我们专有的T细胞接合器平台,我们渴望继续开发新型多特异性抗体疗法。”


图据恩沐生物

加速科研进程和商业转化,正是创新药“出海”的重要动因。作为中国西部生物医药产业重镇,成都正在成为国际医药巨头“扫货”的热土。

10月16日,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裕制药”)与制药巨头诺华就一款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签订独家许可协议。根据协议,百裕制药将收到7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可达11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商业化等各类里程碑付款和相应特许使用费,诺华将获得该款小分子创新药的全球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

此外,据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联盟统计,近年来,科伦博泰、百利天恒、康诺亚相继三次创下中国ADC药物出海授权交易新纪录,授权交易金额达到213.88亿美元。

一直以来,创新药都被视为“九死一生”的行业:投入10亿美元,花费10年时间,而成功率只有1%。在如此挑战之下,成都药企凭借哪些因素“杀出重围”?

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
成都已建成一批优势产业园区

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成都造”创新药刷新国内单品种药物出海授权交易纪录,成为成都外贸出口产品中的一大亮点。近期涌现的相关案例,更加佐证了这一点。

“这与各方面的合力有关,比如政府的重视、平台的支持、技术与人才的储备等等。”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联盟理事长蒲旭峰认为,创新药最大的特点就是投入大、周期长,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也非常需要外力的支持,其中专业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是重要方面。

成都市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坚持将创新作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第一动力,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园区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全链条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全力促进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在生物医药领域,成都已建成一批要素集聚度高、服务集成能力强、特色优势明显的产业园区。


成都医学城 资料图

在最近召开的2024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上,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正式对外发布《2024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2023中国生物医药园区竞争力排行榜”也同步揭晓。其中,在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成都高新区排名第三,与北京中关村、苏州工业园位列第一方阵。

具体来看,成都的几大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各具优势,协同发展: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面积约44平方公里,聚焦现代生物技术药、创新型化学制剂等五大领域,加快构建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等产业高地;
成都医学城聚焦生物药、创新化药等领域,打造现代化医药制造高地、智能制造示范区;
成都未来医学城位于成都东部新区,聚焦基因检测、医疗机器人等细分赛道,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生命健康领域科创平台……

高能级创新平台助力
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40余个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高能级创新平台策源功能日益凸显。据了解,当前成渝两地正聚焦8个领域,携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其中就包括协同开展药物临床试验、创新药研发,共同做大国家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蒲旭峰介绍,近年来,成渝地区积极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提升存量创新平台能级,构建起覆盖药物发现、药效、安评、中试工艺研究、临床验证等新药研发全链条全过程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集群。其中,成都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40余个,齐全度名列全国前茅。

单独来看,这些创新平台在业内也都属于顶尖。如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第一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也是国内第一家从事DEL技术开发和应用的公司,拥有全球已知最大的DNA编码小分子实体化合物库,与多家国际著名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化学公司、基金会以及科研机构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2022年,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落户成都,该中心聚焦整合优质资源,推动相关技术产品的创新研发和成果转化。2023年3月,首期规模达10亿元的精准医学产业创新基金在成都启动,将全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精准医学产业创新发展。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资料图

此外,在基金方面,今年8月,成都蓉创先导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式签约设立。基金规模20亿元人民币,是中西部地区第一只依托上市链主企业和地方国资组建的医药并购基金,主要围绕大健康产业生态圈进行控股投资或并购投资,助力成都市“创新药”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推动成都市大健康产业生态圈做大、做优、做强。

同时,蒲旭峰认为,成都地区的医疗机构临床赋能效果也日益明显。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14年位居中国医院综合实力排名第2位、科研实力第1位,且在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总榜中排名第一。

政策支持联盟聚力
推动产业建圈强链

在长城战略咨询近日发布的《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中,共有4家来自成都的生物医药企业:齐碳科技、迈科康生物、威斯津生物、赜灵生物,显示出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同时,第十批国采涉及的药品目录近日官宣,来自成都的科伦药业、倍特药业、汇宇海玥医药、苑东生物、普什制药、欣捷高新、四川美大康佳乐药业等多家企业的数个品种入围,如科伦药业21个过评品种在列,倍特药业则有18个。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资料图

这些成绩的取得殊为不易,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均是成都生物医药企业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例如,《成都市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正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建议。其中,在支持创新药发展方面,对于1类创新药,完成临床前研究、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Ⅲ期临床试验的,按相应阶段研发投入的20%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700万元奖励,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并首次取得药品注册证的再给予200万元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奖励1亿元。

同时,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作为集群发展的促进组织,会员单位包括科伦药业、康弘药业、倍特药业、苑东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418家,四川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重点高校院所6个,医疗机构47家,以及相关金融机构、行业组织等。据了解,联盟已为30余家企业提供金融对接及纾困服务,促成贷款授信、股权融资、上市辅导等金融业务近20笔,并开展12345产业建圈强链“蓉易见”系列活动等20余场,推动形成区域内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提高产业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


天府生命科技园

在这一良好生态的支撑下,天府生命科技园依托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迅速成长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创新策源地。从基因编辑到细胞治疗,从精准医学到药物研发,这里已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科技生态体系,推动中国生命健康产业迈向新高峰。

作为当今世界创新最为活跃、成长最为快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存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也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成都正朝着万亿级生物医药产业目标加速迈进。

BioTianfu

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按照高品质科创空间建设标准,持续根据生物医药企业的需求,探索优化产业服务体系,在天府生命科技园成都前沿医学中心打造一站式科技服务中心,为企业和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一站式科技服务,涵盖从研发到生产,再到销售的生物医药全生命周期3大类14项专业服务,包含科技金融、创业孵化等19大类40项共性服务,通过一站式服务赋能园区企业,让入驻的企业充分释放创新源动力。

天府生命科技园位于成都高新区科园南路88号,占地面积111亩,总建筑面积22万㎡,于2010年正式启用。定位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主要聚焦创新生物制剂、化学药研发、中药现代化、细胞治疗、生物材料、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是西部地区乃至中国的标杆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之一,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医药类园区代表,天府生命科技园已成为中国有重要影响的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和产业孵化中心。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目前由一期、二期两个园区组成,三期正在建设中。一期位于成都高新区新川路2222号,占地面积167亩,总建筑面积29.4万㎡,于2018年底投入使用。作为成都市与四川大学校地合作的核心项目,定位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新极核和策源地,聚焦前沿医学、精准医疗、智慧健康和医疗美容等跨界融合的新业态,重在推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相关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目前已引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级平台项目“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和“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40个高水平研发平台;引入14个四川大学教授成果转化创办企业,包含赜灵生物、奥睿药业等5个“PI+上市公司”合作模式项目;已引入世界500强企业项目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项目倍特药业研发中心。

二期项目毗邻一期,占地面积135亩,总建筑面积30.34万㎡。定位打造“BT+IT”融合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人工智能(生物信息)+精准医学、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药器械销售流通四大方向,完善建设集创新研发、产业聚集、场景展示、科创服务为一体的高品质科创空间和生态体系,于2023年11月投运。目前已确定落地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研转化项目及生物医药大科学装置平台。

三期项目正在策划设计中,占地面积约186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60万㎡,定位打造天府锦城实验室核心承载区,预计2025年投运。

截至目前,成都高投生物医药园区管理有限公司已成功培育成都先导、海创药业、康诺亚、圣诺科肽母公司4家上市企业、5家独角兽(潜在)企业,21家瞪羚企业,23家雏鹰企业,38家“专精特新”企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