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59%的人失眠,认知干预+行为指导助你重获好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59%的人失眠,认知干预+行为指导助你重获好眠

引用
中国青年网
9
来源
1.
https://news.youth.cn/sh/202403/t20240322_15147941.htm
2.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403/22/t20240322_38944818.shtml
3.
https://www.keesleep.com/news/info/290.html
4.
https://www.wchscu.cn/public/department/yzyz/detail/83512.html
5.
https://rs.yiigle.com/cmaid/1506233
6.
https://rs.yiigle.com/cmaid/1504709
7.
https://hksqa.com.hk/covid/
8.
https://www.jjq.gov.cn/openness/public/6606161/39342884.html
9.
https://www.chinagp.net/CN/10.12114/j.issn.1007-9572.2024.0052

最新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失眠问题已达到惊人程度:59%的被调查者存在失眠症状,平均睡眠时长仅为6.75小时,入睡时间延迟至凌晨00:01。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问题在年轻群体中尤为突出,00后平均入睡时间更是晚至00:33。

01

失眠,已悄然年轻化

白皮书数据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趋势:失眠正在向年轻群体蔓延。调查显示,近半数被调查者零点后入睡,其中00后和90后成为熬夜主力军。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志力指出,持续3周且每周有4次以上的睡眠问题才可定义为失眠,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02

认知干预:打破失眠的思维陷阱

失眠往往伴随着错误的睡眠认知。比如,有些人对睡眠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者对失眠后果过度担忧。认知干预的核心就是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这些错误认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许志飞强调,正确的睡眠认知包括:

  • 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长更重要
  • 偶尔失眠不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 不要过分关注睡眠,避免形成“失眠焦虑”
03

行为指导:重建健康的睡眠习惯

行为指导是改善失眠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睡眠限制法、刺激控制法和放松训练等。

  1. 睡眠限制法:通过限制卧床时间来提高睡眠效率。比如,如果实际睡眠时间只有6小时,就将卧床时间也限制在6小时左右,逐渐调整到理想状态。

  2. 刺激控制法:建立床与睡眠之间的积极联系。只在有睡意时上床,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如玩手机、看电视等。如果躺下20分钟后仍无法入睡,就起床做一些放松的活动,直到有睡意再回到床上。

  3.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方法减轻身体紧张和心理压力,为入睡创造条件。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医师刘艳骄特别提醒,不建议通过白天长时间补觉来弥补夜间睡眠不足,这会扰乱正常的睡眠节律,反而加重失眠。

04

科学睡眠建议

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睡眠建议:

  • 规律作息:每天定时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变动。
  • 优化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温度,选择舒适的床上用品。
  • 合理饮食: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适量食用助眠食物如香蕉、核桃等。
  • 适度运动:白天进行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夜间睡眠质量,但要避免睡前剧烈活动。

复旦大学营养研究院院长高翔特别指出,虽然酒精可能帮助快速入睡,但会显著降低睡眠质量,导致夜间频繁醒来。

05

结语

睡眠问题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影响人民健康、工作效率、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社会问题。正如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黄志力所说,重视睡眠健康,加强科普教育刻不容缓。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正遭受失眠困扰,不妨尝试上述方法,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记住,良好的睡眠习惯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