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王群教授详解:古诗词朗诵的五大技巧
华东师大王群教授详解:古诗词朗诵的五大技巧
古诗词朗诵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要求朗诵者准确传达文字的含义,更需要通过声音和形体表达出诗词的意境与情感。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群,在其《古诗词诵读指南》一文中,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朗诵技巧和方法。
理解作品:把握诗词的灵魂
王群教授强调,朗诵古诗词的第一步是深入理解作品。这包括对诗词的背景、作者的生平和创作意图的了解,以及对诗词意境的体会。例如,朗诵王安石的《元日》时,我们需要了解这首诗描绘的是宋代春节的热闹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内容,才能在朗诵时准确传达出诗词的情感和意境。
声音技巧:让诗词“活”起来
古诗词的朗诵特别讲究声音的韵律和节奏。王群教授建议,朗诵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节奏的把握:古诗词往往有其固有的节奏,如五言绝句一般是“二三”节奏,七言绝句则是“四三”节奏。例如,朗诵《元日》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时,应该按照“二三”的节奏来朗诵。
停顿的运用:适当的停顿可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一般来说,句与句之间要有明显的停顿,而句中的自然停顿则要根据诗词的意境来决定。例如,在朗诵“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时,可以在“曈曈日”后稍作停顿,以突出新年新气象的意境。
重音的处理:重音可以让诗词的重点更加突出。一般来说,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关键名词需要加重语气。例如,在朗诵“爆竹声中一岁除”时,“爆竹”和“一岁除”都应该加重语气。
语调的变化:语调的起伏可以让诗词更具感染力。一般来说,诗词的开头可以用平缓的语调,逐渐加强到高潮部分,最后以悠扬的语调结束。例如,在朗诵《元日》时,可以从“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平缓,逐渐过渡到“总把新桃换旧符”的高昂。
形体表达:让诗词“动”起来
除了声音技巧,形体表达也是古诗词朗诵的重要组成部分。王群教授建议,朗诵时可以通过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来增强表现力。例如,在朗诵《元日》时,可以用手势模拟爆竹爆炸的动作,用微笑的表情展现节日的喜庆,用挺拔的身姿体现诗人的豪迈。
舞台呈现:让诗词“立”起来
在舞台上朗诵古诗词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自信的展现:保持自信的姿态,眼神与观众交流,让诗词的感染力传递给每一位听众。
服装与道具的运用:选择与诗词意境相符合的服装,适当使用道具,可以让朗诵更加生动。例如,朗诵《元日》时,可以选择红色系的服装,营造节日氛围。
舞台走位的设计:合理的走位可以让朗诵更具观赏性。例如,在朗诵到“总把新桃换旧符”时,可以设计一个向前迈步的动作,象征着辞旧迎新。
持续学习:让诗词“深”起来
古诗词朗诵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艺术。王群教授建议,朗诵者应该:
多读多练:反复朗诵同一首诗词,不断改进技巧。
观摩学习:观看优秀朗诵者的表演,学习他们的技巧和经验。
文化积累: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对诗词的理解能力。
专业指导:有条件的话,可以寻求专业老师的指导,帮助自己更快进步。
通过以上技巧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朗诵古诗词,让这些流传千年的文化瑰宝在我们的演绎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正如王群教授所说:“古诗词朗诵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优秀的古诗词朗诵者,让古诗词的魅力在新时代继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