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的雷峰塔:《白蛇传》的新时代演绎
西湖边的雷峰塔:《白蛇传》的新时代演绎
雷峰塔,这座位于杭州西湖边的古塔,见证了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传》的千年流传。1924年9月25日,年久失修的雷峰塔轰然倒塌,这一历史事件不仅成为《白蛇传》故事的灵感来源,也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近年来,《白蛇传》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桂剧《白蛇传》中,编剧田汉对这一经典故事进行了创新性改编。他弱化了白素贞的妖性,突出了其人性光辉,将白素贞塑造为一个善良、有爱、勇敢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这种改编不仅让故事更加贴近现代观众,也体现了对女性主体性的尊重。
在2025年丝路春晚上,秦腔、粤剧、黄梅戏、豫剧、京剧等五大剧种将同台演绎《白蛇传》,展现了这一经典故事在不同地域文化中的独特魅力。每个剧种都以其特有的唱腔和表演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不同角度的白素贞形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代艺术家们从女性主义和生态学的角度重新解读《白蛇传》。香港大馆当代美术馆举办的“青蛇:女性中心的生态学”展览,以生态女性主义为方法,探讨性别与生态议题。展览通过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现了青蛇形象的多重意涵,从传统的忠仆、义妖、姐妹、反派等客体化视角,转向对女性力量、性别流动、酷儿情欲、反叛父权的主体性叙事。
林从欣的装置作品《尾下之吻》以《青蛇》电影中的中式园林拱门为灵感,通过瓷枕、地毯等元素,构建了一个禅静与欲望交织的空间。这件作品不仅探讨了人兽之间的情欲流动,也反映了西方殖民欲望对东方文化的暴力侵扰。
林岚的《天后访水2.0》则通过一块与自己体重相同的福建火山岩,表达了对天后崇拜这一传统文化的反思。作品探讨了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体现了对生态平衡的深刻思考。
这些新的演绎和解读,不仅展现了《白蛇传》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爱情自由、女性地位和生态保护的新思考。《白蛇传》已经超越了一个简单的民间传说,成为了一个承载着文化记忆、艺术创新和社会思考的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