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胃食管反流病的心理调适:从认知到实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胃食管反流病的心理调适:从认知到实践

引用
中国网
9
来源
1.
http://psy.china.com.cn/2025-01/24/content_43017100.htm
2.
https://bk.taobao.com/k/jiaolv_122/c2fe4ad39d8b8d37b25dc5f2ac552ad1.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94313
4.
http://m.sohu.com/a/769128613_120606613/?pvid=000115_3w_a
5.
https://wap.yihu.com/doctorArticle/472D692EA7EA444592CC1F0456BE5CF9
6.
https://cont.jd.com/qa/21207100569868?hy_entry=SEO_HypOtherQa
7.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32/i5/313.htm
8.
https://wjw.beijing.gov.cn/bmfw_20143/jkzs/jksh/202411/t20241101_3933102.html
9.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2906

小李是一位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最近常常感到反酸、烧心,甚至在睡梦中被酸水反流惊醒。尽管服用了治疗反流的药物,症状却总是反复发作。这种持续的不适让他感到十分沮丧,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小李的经历并非个案。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典型的症状包括烧心和反流。烧心是指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反流则是指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

除了这些典型症状外,胃食管反流病还可能引起胸痛、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食管症状,以及一些食管外症状,如咳嗽、哮喘、咽喉炎、声嘶等。这些食管外症状往往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从而延误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食管下括约肌(LES)功能障碍、食管清除作用降低、胃排空延迟以及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减弱等因素有关。当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或压力降低时,胃内的酸性内容物就容易反流至食管;而食管蠕动功能减弱不能及时清除反流物,胃排空延迟使胃内压力升高,都会加重反流的程度;食管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则使食管更容易受到反流物的刺激,从而引发炎症和损伤。

情绪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与情绪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一方面,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表现多样且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多次就医和治疗过程会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影响患者的治疗信心,导致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出现。另一方面,负面情绪会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进一步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常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相互作用,互为因果。一方面,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表现多,并且容易反复发作,令患者的生活工作备受困扰。而多次反复求医就诊也会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与精力,同时也打击患者治疗信心,出现焦虑和抑郁状态。另一方面,负面情绪会通过影响自主神经反馈等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患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状态,使得食管的敏感性增高,异常放大症状感觉,也会加重反酸、烧心等不适。

研究发现,伴有焦虑的人群患胃食管反流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2倍,伴抑郁者为1.7倍。相应的,胃食管反流病人中近半数患者处于焦虑状态,近四成的患者处在抑郁状态,5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有睡眠紊乱,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更进一步加重了症状表现。

心理调适的具体方法

1. 认知重构

认知重构是一种重要的情绪调节策略。当我们面临压力或产生不良情绪时,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知存在偏差。例如,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一项任务没有按时完成,有些人可能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从而产生焦虑和沮丧的情绪。但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去思考,把这次经历看作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思考如何在下次做得更好,那么情绪就会得到改善。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来说,认知重构同样重要。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的症状而感到焦虑和担忧,担心病情会恶化或者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这时,患者可以通过学习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知识,了解到虽然这种疾病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适,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从而改变自己对疾病的认知,减轻焦虑情绪。例如,患者可以参加医院组织的健康讲座,或者阅读权威的医学资料,获取准确的疾病信息。

2.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是缓解情绪压力的有效方法,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冥想和瑜伽等。

  • 深呼吸: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慢慢地用鼻子吸气,使腹部膨胀,感觉气息充满整个腹部,然后再用嘴巴慢慢地呼气,感受腹部收缩。重复这个过程,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持续做10 - 15分钟。深呼吸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使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从而缓解焦虑情绪,减轻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 渐进性肌肉松弛:从脚部开始,先紧绷脚部的肌肉几秒钟,然后突然放松,感受肌肉紧张和放松的差异,接着依次对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颈部和面部的肌肉进行同样的操作。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觉察身体的紧张状态,并学会主动放松肌肉,减轻身体的应激反应,对改善情绪和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有一定的帮助。

  • 冥想:要求患者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可以选择一个特定的对象,如自己的呼吸、一个词语或者一个意象,当杂念出现时,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选定的对象上。冥想有助于平静内心,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长期坚持冥想练习可以改变大脑的神经结构和功能,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 瑜伽:结合了身体姿势、呼吸控制和冥想等元素。通过各种瑜伽姿势的练习,可以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同时调节呼吸和放松身心。例如,一些扭转和伸展的瑜伽姿势可以按摩腹部器官,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并且瑜伽的放松效果有助于缓解情绪压力,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情绪和身体状况都有积极的影响。

3. 社交支持

社交支持对于情绪调节至关重要。与家人、朋友或同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为我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实际的帮助和不同的观点。当我们遇到困难或情绪低落时,向他人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减轻心理负担。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来说,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尤为重要。他们可以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生活上的照顾,鼓励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患者也可以参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互助小组,在小组中与其他患者分享自己的患病经历、治疗心得和情绪管理经验,这样不仅可以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还能从他人那里学到应对疾病的方法。

4.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也对情绪调节有积极的作用。

  •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起床、睡觉、吃饭,可以使身体的生物钟保持正常的节律。这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情绪状态,同时也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正常运行,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

  •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还能释放内啡肽等神经递质,使人产生愉悦感,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很重要。例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是比较适合的,但要避免在饭后立即运动,以免加重反流症状。

  • 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和情绪调节都有帮助。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等刺激性食物,减少咖啡、酒精、巧克力等容易引起反流的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保持胃肠功能正常。同时,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合理的饮食可以减轻胃肠负担,改善胃肠症状,进而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综合管理胃食管反流病与情绪的重要性

胃食管反流病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情绪不良会加重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而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又会引发情绪问题。因此,综合管理胃食管反流病与情绪至关重要。

传统的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主要包括改变生活方式、抑酸和促胃动力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抗反流手术等,这些手段有助于食管黏膜损伤的修复,但在缓解和控制食管敏感的症状方面疗效欠佳。抗抑郁类药则通过调节中枢认知功能,改善胃肠道动力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诸多的临床研究也都验证了这一观点。

近年来专家建议精神心理的评估和干预应纳入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标准。在常规药物治疗过程中,可同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应用工具量表对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睡眠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再相应地采取心身治疗及抗焦虑、抑郁药物协同治疗。

得了胃食管反流病怎么办?

如果我们被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面对病情总是时好时坏,除了吃治疗反酸的药物,还有其他的办法来缓解症状、维持治疗效果吗?

生活与饮食

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不当常会引起或加重胃食管反流病情况。吸烟、熬夜、饮酒、进食过饱过快均是胃食管反流病的致病因素,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些不良的习惯。减少喝咖啡、饮料或浓茶,避免油腻高脂饮食、高盐饮食或辛辣食物等,食管的防御反流机制、胃排空等情况可因此得到改善提高,从而减轻胃食管反流病症状。

超重与肥胖也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病发生和症状加重的重要因素,所以患者也应合理控制体重。在进食习惯方面,也应避免睡前3小时内进食。如果存在夜间症状严重,影响睡眠,也可通过适当抬高床头的方法来减轻反流情况。

呼吸练习

膈肌是我们呼吸时重要的肌肉之一,食管通过膈肌上的裂孔从胸腔进入腹腔与胃相连接,膈肌的活瓣作用在抗胃食管反流中不可或缺。如果膈肌力量弱,其抗反流的能力就会下降。腹式深呼吸训练通过增加膈肌上下移动的幅度、增强肌力来防止反流。同时腹壁运动幅度的增大也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物反流产生的食管黏膜损伤,进而有效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症状。

腹式深呼吸训练的具体方法:一手贴于胸前,另一手贴于肚脐处同时对腹部进行轻压。通过鼻子吸气,保持腹肌紧张,胸廓勿做起伏,感觉腹部的隆起。然后再通过嘴缓缓呼气,同时使全身与腹肌放松,整个过程可持续约310秒。每10次呼吸为1组,根据身体情况,每次约1520分钟,每日训练2次,可选择在餐后2小时或者空腹时进行呼吸练习。

正确地认识疾病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是一场持久战,很多患者一遇到症状的反复,就非常沮丧、焦虑与无助。

首先,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胃食管反流病,它是无法痊愈的疾病,但这并不代表其症状无法控制。根据胃食管反流病的诱因、分型各不相同,我们仍可以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要逐渐认同并与疾病共存,认识到即使症状偶尔出现反复,也能理解这是正常的疾病过程,无须为此过度焦虑或抑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精神状态扩大加重疾病症状。

其次,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约60%~80%其症状在经过规范、规律的抗反流药物治疗后可获得完全缓解。但在症状缓解后停药确实常引起症状复发,所以药物的长期维持治疗也很重要。故而积极地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避免产生治疗抵触情绪,提高服药的依从性,也是我们要有的正确认识。

除此之外,良好的症状控制也依赖于我们在饮食生活等方面的改变的坚持。在饮食生活习惯调整的同时,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计划设置一些有利于病情改善的生活任务,达到转移焦虑等不良情绪的目的,如书写、绘画等任务训练项目。

结语

小李在我的耐心安抚开导下逐渐正确认识了他的“心”病,后来也寻求了精神心理专业医师的帮助。药物治疗与心身治疗双管齐下,加上小李自己在生活饮食调整方面的不懈努力,最后他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灿烂的笑容又回到了脸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