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烤酒安全大揭秘:别让甲醇“醉”了你!
自烤酒安全大揭秘:别让甲醇“醉”了你!
最近,云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办发布了一则白酒消费安全风险预警,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购买无产品标识、无生产厂家、无生产地址的散装白酒,不要饮用私自勾兑和来源不明的散装白酒,家庭自酿酒严禁对外出售。
这一预警的背后,折射出自烤酒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其中最令人担忧的就是甲醇超标问题。
甲醇超标的致命风险
甲醇是一种无色、透明且具有挥发性的液体,带有淡淡的酒精气味。它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如制造塑料、涂料、燃料等。然而,甲醇进入人体后会代谢为甲醛和甲酸,这两种物质对人体组织和器官具有很强的毒性作用。
饮用含有甲醇的酒,轻则出现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失眠、恶心、呕吐等类似醉酒的症状;中度中毒时,会出现眼球疼痛、畏光、复视等眼部症状,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共济失调(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下降)等表现;重度中毒则可能导致失明,甚至引发昏迷、抽搐,导致呼吸衰竭、死亡。
自烤酒为何容易甲醇超标?
自烤酒,即自家酿制的酒,在偏远山区较为常见,主要用于自饮或待客。其主要成分包括粮食(如包谷、大麦、高粱和小麦等五谷杂粮)和水。然而,由于以下原因,自烤酒容易出现甲醇超标:
酿造工艺不规范:家庭酿酒往往缺乏专业的设备和严格的工艺控制,难以精确控制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容易产生甲醇等有害物质。
原料质量参差不齐:自烤酒所用的粮食原料可能未经严格筛选,存在霉变、虫蛀等问题,这些都会增加甲醇的产生。
储存条件不当:自烤酒通常使用塑料容器储存,塑料中的塑化剂容易迁移至酒中,进一步增加健康风险。
缺乏检测手段:家庭酿酒不具备专业的检测设备,无法对甲醇含量进行准确检测,难以保证酒的安全性。
其他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除了甲醇超标,自烤酒还存在其他安全风险:
塑化剂超标:如前所述,使用塑料容器储存酒容易导致塑化剂迁移至酒中,长期饮用会影响人体健康。
甜蜜素添加:部分生产者为了改善口感,可能会违规添加甜蜜素,这同样对人体有害。
卫生条件不足:家庭酿酒往往难以达到专业酒厂的卫生标准,容易受到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对比正规白酒:差距明显
正规白酒的生产需要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以酱香型白酒为例,新的国家标准(GB/T 10781.4-2024)对生产过程控制、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卫生指标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而自烤酒往往无法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
安全饮用建议
为了确保饮用安全,建议消费者: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预包装酒品,选择有品牌、有质量保证的产品。
购买时注意检查产品标签,选择标注“固态法白酒”的产品。
不要购买无标识的散装白酒,尤其是街头小贩售卖的自烤酒。
适量饮酒,不要过量。
自烤酒虽然承载着一些人的乡愁和情怀,但其存在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建议选择正规渠道的酒类产品,享受安全放心的饮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