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指南:痛风患者如何科学饮食与运动?
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指南:痛风患者如何科学饮食与运动?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为痛风患者提供了全面的饮食和运动建议。这份权威指南不仅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体育锻炼来控制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还结合了传统食养理念,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健康管理方案。
七大核心建议,科学管理痛风
指南提出了7条核心建议,涵盖了从饮食到生活方式的全方位指导:
食物多样,限制嘌呤: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不少于25种。严格控制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选择低嘌呤食材,如鸡蛋、牛奶等。
蔬奶充足,限制果糖:每天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g,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水果每天摄入200-350g,避免高果糖食品,如含糖饮料、果脯等。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每天饮水量2000-3000ml,优先选择白水、淡茶等。严格限制酒精摄入,尤其是啤酒和黄酒。
科学烹饪,少食生冷:采用清淡烹饪方式,少盐少油。避免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海鲜等。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维持健康体重,BMI在18.5-23.9kg/m²。每周进行4-5次中低强度运动,每次30-60分钟。
辨证辨体,因人施膳:根据个人体质和症状,合理调整饮食。如湿热体质者应避免辛辣油腻,痰瘀体质者需多饮水。
因地因时,择膳相宜:根据季节和地区特点调整饮食。如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避免冷饮。
运动指南: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运动对于痛风患者来说,既重要又需要谨慎。指南建议选择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如:
- 慢跑:从短距离开始,逐渐增加里程。
- 走路:每天坚持快步走30分钟以上。
- 骑自行车:选择平缓路线,避免剧烈爬坡。
- 太极拳、八段锦:适合所有年龄段,尤其适合关节不适者。
- 游泳:对关节冲击小,但要注意水温,避免过冷。
运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高强度训练。
- 运动前后充分补水,保持尿量充足。
- 痛风急性发作期应减少或避免运动。
- 选择合适的运动鞋,保护关节。
一位痛风患者在小红书上分享了他的运动经验:“我以前每个月跑250-300公里,结果还是痛风发作。后来我调整了运动强度,改为每周3-4次慢跑,每次30分钟,配合拉伸和力量训练,痛风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了。”
饮食禁忌:远离这些“隐形杀手”
饮食管理是痛风患者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除了众所周知的高嘌呤食物外,还有一些“隐形杀手”需要注意:
- 海鲜类:带鱼、紫菜等高嘌呤海鲜要避免,海参、海蜇皮等低嘌呤海鲜可适量食用。
- 肉类:禽类比畜类嘌呤含量更高,急性期禁食,缓解期也要限量。动物内脏、腊肉等加工肉类要完全避免。
- 豆制品:黄豆嘌呤含量最高,但豆腐、豆浆等加工品可适量食用,每周2-3次,每次不超过100克。
- 烹饪方式:油炸食物要避免,炖菜只吃肉不喝汤,炒菜前先焯水可减少嘌呤含量。
一位网友在小红书上分享道:“我以前最爱吃海鲜和动物内脏,结果痛风发作得特别频繁。后来严格按照医生建议调整饮食,现在已经半年没有发作过了。”
生活方式调整:从细节入手
除了饮食和运动,生活方式的调整也很重要:
-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 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避免受凉。
-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遵医嘱服药。
- 减压放松: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
痛风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生活方式调整,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国家卫健委发布的这份指南,为痛风患者提供了一个全面、权威的健康管理方案。希望每位患者都能从中受益,早日摆脱痛风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