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70万年前“霍比特人”化石现身印尼,证实古人类最小体型

创作时间:
2025-01-21 16:51:26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70万年前“霍比特人”化石现身印尼,证实古人类最小体型

近期,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在印度尼西亚弗洛雷斯岛发现了距今70万年的古人类化石,包括两颗牙齿和一块肱骨。这些新发现为揭示被称为“霍比特人”的弗洛雷斯人的进化历程提供了关键线索。

印度尼西亚的弗洛雷斯岛曾出土过多种体型异常的动物化石,例如体型小巧似牛的剑齿象、重达7公斤的大老鼠以及格外庞大的鳄鱼。2003年,已故考古学家迈克·莫伍德(Mike Morwood)领导的团队在该岛东部的梁布亚洞穴首次发现弗洛雷斯人的头骨和牙齿化石。后续研究表明,这些迷你头骨的主人生活于至少5万年前,脑容量约420毫升(仅为现代人类的1/3),身高在102厘米至121厘米之间。

将弗洛雷斯人(学名:Homo floresiensis)纳入“已灭绝人属物种”名单并非易事。他们的脑容量与黑猩猩相当,更接近数百万年前向人演变过程中的猿类。而早在200万年前,身高更高、脑容量更大、更像人的古人类就已基本取代更像猿的祖先,成为地球上的主角。

有学者推测所谓的弗洛雷斯人头骨其实来自患小头畸形症的古人类。但更多科学家驳斥这种解释,因为患此类疾病的现代人头骨呈现不同解剖结构。

2016年,有研究团队报道了来自弗洛雷斯岛马塔蒙格遗址的一批化石,包括6颗牙齿和部分下颌骨。该遗址距梁布亚洞穴约74公里,化石可追溯至大约70万年前,比梁布亚化石早了几十万年。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化石可以归入弗洛雷斯人谱系,且马塔蒙格个体似乎比梁布亚个体更为小巧,暗示弗洛雷斯人很早就进化出了迷你体型。


最新报道的肱骨远端骨干化石于2013年在马塔蒙格遗址被发掘

关于弗洛雷斯人如何进化出如此矮小的体型,以及他们的起源,学界仍存在较大争议。有人推测他们是早期亚洲直立人的小体型后代,也有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比直立人更古老的非洲古人类,如能人或南方古猿阿法种。

最新研究报道的化石同样来自马塔蒙格遗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块属于弗洛雷斯人谱系的肱骨远端骨干化石。数字显微镜观察显示,这根肱骨来自一名成年个体。研究团队分别用人类侏儒模型和猿类模型计算了化石主人的身高,结果分别为103108厘米和9396厘米;而此前对梁布亚个体的计算结果是121厘米和102厘米,显然更大一些。


马塔蒙格的肱骨化石(左)与梁布亚洞穴的肱骨化石(右)对比

新研究作者之一、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考古学家亚当·布鲁姆(Adam Brumm)表示:“这根70万年前的肱骨是目前人类化石记录中最小的肱骨。它证实了我们的假设,即弗洛雷斯人很早以前就拥有极小体型。这个‘霍比特人’族群的早期祖先比我们先前推测的更迷你。”

另一位作者、东京大学古人类学家海部阳介(Yousuke Kaifu)推测,弗洛雷斯人可能源自高大的直立人。这些直立人祖先可能在130万年前抵达爪哇岛并定居。


爪哇岛直立人和弗洛雷斯人的发现地点

结合其他学者提出的“100万年前古人类到达弗洛雷斯岛”的观点,以及此前颅骨和牙齿测量的数据,似乎可以认为弗洛雷斯人与爪哇岛直立人有紧密的亲缘关系。甚至有研究者猜测:直立人从爪哇岛出发,向东行进七八百公里后,到达弗洛雷斯岛。孤岛环境导致直立人体型缩小,并在70万年前就已如霍比特人般迷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