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观音》:从春晚舞台到无障碍转播,一部舞蹈作品的25年艺术传承
《千手观音》:从春晚舞台到无障碍转播,一部舞蹈作品的25年艺术传承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将首次推出视障版和听障版无障碍转播,让众多视障和听障人士“看得见”“听得见”春晚的精彩。作为此次无障碍转播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20年前,正是这个艺术团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将《千手观音》推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成为特殊艺术的经典之作。如今,他们以全新的身份重返春晚,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艺术的传承。
《千手观音》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代表作,由21位平均年龄21岁的聋哑演员表演,邰丽华担任领舞。舞蹈以佛教观音文化为根基,以慈爱、美善为主题,赞颂人世间的真、善、美以及对神佛无尽的敬仰之情。作品采用黄金色调塑造观音佛像,配以佛教音乐,给人一种视觉体验和听觉感受。
舞蹈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佛教千手观音的形象,编导张继刚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舞中敦煌舞的动作素材,通过手臂和队形的变化展现观音的千手形象。在编排上,采用了叠体的方式,将观音手臂的舞蹈进行横向变体,从而创造出千手的效果。这种创新性的艺术处理,不仅展现了观音的庄严与神圣,更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优美与和谐。
自2000年创作完成以来,《千手观音》已经走过了25年的艺术历程。从美国首演到雅典残奥会闭幕式,再到央视春晚舞台,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无数观众。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的演出,更是将《千手观音》的艺术影响力推向了新的高度。2013年,联合国邮政部门发行了一套反映残疾人艺术的邮票,《千手观音》作为经典之作入选,进一步彰显了其在国际艺术舞台上的地位。
《千手观音》的成功,离不开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员们的辛勤付出。邰丽华,这位曾经的领舞者,如今以团长的身份带领新一代演员继续在艺术道路上前行。在备战2025年春晚无障碍转播的过程中,艺术团的演员们展现了令人动容的坚韧精神。
32岁的赵智晖是此次春晚无障碍转播的统筹,他回忆起与艺术团孩子们的合作经历时感慨万千。“对我来说春晚是特别陌生的,我这是第一次走进春晚的门。”面对融合多种艺术形态的文艺晚会如何实现手语无障碍转播这一挑战,整个团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张甜甜是艺术团中的一员,她因为灿烂的笑容和丰富的表现力被赵智晖选中参与此次转播。然而,对于听障演员来说,感受不到音乐律动是最大的障碍。在练习歌曲《玉盘》时,张甜甜最初只能从字面意思理解,不知道如何表达月亮的圆缺变化。邰丽华指导她:“要把歌词的意思根据聋人的语序特点,以聋人能理解的表达方式来进行表述。”
为了帮助演员们更好地把握节奏,团队采用了特殊的训练方法。他们将音乐的节拍和词的节奏可视化,让演员们通过视觉来感受音乐的律动。当演员们第一次走进春晚1号演播厅时,虽然听不到声音,但通过地板的震动,他们感受到了现场的氛围,这种体验让他们异常兴奋。
王雨晨是艺术团中听力相对较好的演员,7岁时因意外丧失听力,但通过人工耳蜗重获部分听觉。在语言类节目的排练中,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能够准确传达相声小品中的幽默感。然而,对于大多数听障演员来说,谐音梗和复杂的语言游戏成了巨大的挑战。他们需要通过“二创表演”,用独特的手语表达方式让听障观众感受到节目的趣味。
《千手观音》不仅是一部舞蹈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对残疾人群体认知的变迁。邰丽华感慨道:“《千手观音》的意义非常重大,它让广大老百姓对残疾人的看法、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家真的是从心里开始接受、尊重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然后再共同相融。”
如今,邰丽华和她的团队正在为2025年春晚的无障碍转播全力以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听障、视障人士能够与全国人民同步分享春晚的欢乐,真正实现艺术的平等与包容。正如邰丽华所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把这个无障碍做好,确实是迟来的幸福。”
《千手观音》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推动了社会对残疾人艺术的认知和尊重。它让人们明白,艺术没有界限,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创造美的权利。正如邰丽华所期待的:“在未来,听障人士可以‘说话’,顺畅表达,视障人士能‘看见’世界,肢残伙伴可以‘自由’出行。”
《千手观音》不仅是一部舞蹈作品,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社会对残疾人群体认知的变迁。邰丽华感慨道:“《千手观音》的意义非常重大,它让广大老百姓对残疾人的看法、态度发生了质的变化,大家真的是从心里开始接受、尊重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然后再共同相融。”
如今,邰丽华和她的团队正在为2025年春晚的无障碍转播全力以赴。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听障、视障人士能够与全国人民同步分享春晚的欢乐,真正实现艺术的平等与包容。正如邰丽华所说:“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把这个无障碍做好,确实是迟来的幸福。”
《千手观音》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价值,更在于它推动了社会对残疾人艺术的认知和尊重。它让人们明白,艺术没有界限,每个人都有追求美、创造美的权利。正如邰丽华所期待的:“在未来,听障人士可以‘说话’,顺畅表达,视障人士能‘看见’世界,肢残伙伴可以‘自由’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