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钦州坭兴陶古龙窑址:640年窑火不熄,千年技艺薪火相传
探访钦州坭兴陶古龙窑址:640年窑火不熄,千年技艺薪火相传
在广西钦州市钦江东岸,一座历经640多年沧桑的古龙窑静静地诉说着中国陶瓷文化的辉煌历史。这座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钦州坭兴陶古龙窑址,不仅是国内现存最长的古龙窑,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活化石。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工艺特色
钦州坭兴陶的独特之处,首先源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它采用钦江两岸特有的陶土为原料,这种陶土天然洁净,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元素。更神奇的是,坭兴陶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独特的“窑变”现象。由于陶土中含有丰富的铁元素等金属成分,在高温烧制下,坯体会呈现出斑斓绚丽的色彩和纹理,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绝品。
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
钦州坭兴陶的历史可追溯至隋唐时期,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钦州的制陶工艺就已经相当成熟。到了清朝咸丰年间,坭兴陶艺人胡老六创制吸烟小坭器,钦州陶器的发展迎来鼎盛时期。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传统工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
精湛工艺与艺术价值
钦州坭兴陶的制作工艺极为精湛,从选土、制坯到烧制、打磨,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其成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坭兴陶的器物上常常镌刻着书法或绘画,线条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钦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坭兴陶产业的发展。目前,钦州已有近900家坭兴陶企业和工作室,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2024年9月,广西钦州坭兴陶当代设计展在中华世纪坛开幕,展出的百余件作品展现了坭兴陶在当代设计的推动下不断创新发展的风貌。
保护与展望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已批复同意对钦州市缸瓦窑村坭兴陶古龙窑址进行修缮。修缮工程将坚持最小干预和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严格控制工程范围和工程量,尽可能保持文物原状和保留历史信息。
钦州坭兴陶古龙窑址不仅是钦州的文化名片,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保护工作的推进和传承创新的不断深入,这门千年技艺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