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转基因技术专利布局与产业化提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转基因技术专利布局与产业化提速

引用
人民网
8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4/03/content_26050389.htm
2.
https://caas.cn/kjzc/cgzhfw/jwyjs/mhyjs/index.htm
3.
https://www.cricaas.com.cn/snbg/index.htm
4.
http://hq.news.cn/20240527/9d3af168475d4a789d776638874e0e12/c.html
5.
https://www.agis.org.cn/dwhz/gjhz/gjhzjg/index.htm
6.
https://www.agis.org.cn/kydw/lyys/index.htm
7.
http://icscaas.com.cn/xwdt/tzgg/c6ab5e5a38b5477493314ebd36ec463e.htm
8.
https://cn.agropages.com/News/NewsDetail---31859.htm

2024年5月8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4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批准清单,抗虫耐除草剂玉米BBL2-2获得生产应用生物安全证书。这一消息标志着中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进程再次提速。

随着转基因安全评价、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农业植物品种命名等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等不断修改完善,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应用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这一框架下,中国转基因技术的专利布局和产业化应用正在快速推进。

01

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为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到相关标准规范,一个完整的监管体系正在形成。同时,相关部门严格监管,依法打击非法行为,落实产品标识管理制度,确保产业化应用规范有序。

02

技术研发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在转基因技术研发方面持续投入,形成了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创新格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在基因挖掘、遗传转化、品种培育、安全评价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

在杨凌技术中心,育种专家通过分子检测,可以精准预测育种材料是否具备所需优异性状,进而帮助高效选育新品种。杨凌技术中心打造了国内转育通量最大、速度最快的生物育种性状快速整合平台,每年可实现4~5代的“迭代”能力,远超国内2~3代/年的平均水平。

03

产业化应用稳步推进

从2021年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到2023年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5省区20个县,我国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应用正在有序展开。试点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等害虫防治效果在90%以上,转基因玉米、大豆平均分别增产8.9%、8.8%,增产增效明显。

在内蒙古合作社、农户不同试点地块,转基因大豆田使用草甘膦除草剂可实现全生育期杂草控制,除草效果在95%以上,比非转基因品种种植下施加常规除草剂效果高10%。

04

行业格局加速重塑

随着生物育种产业化推进,国内品种有望在抗性、品质及产量等方面得到提升,种子的价值也将大幅提升。同时,由于生物育种技术投入大、技术壁垒高,具备相关技术的企业竞争优势会显著放大,将会加速行业集中度提升,重塑种业竞争格局。

国家加大种业创新投入。去年9月,注资40亿元的国投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成立。作为国投集团全资子公司,国投种业成为国投集团生物育种产业投资运营管理平台。国投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国投集团控股投资了隆平生物、国丰生物、国锐生物、丰乐种业,战略投资了瑞丰生物、大北农生物、粮元生物。公司已基本完成对我国本土生物育种核心企业的投资覆盖。

05

未来展望

随着各项政策频频出台,转基因安全评价、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种子生产经营许可、农业植物品种命名等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标准规范等不断修改完善,我国转基因作物产业化应用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转基因技术的专利布局和产业化应用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中国将在转基因领域取得更多突破,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